“有這種事?”
後者連襯衫上的水漬都來不及擦:
“他什麼時候能送回來?”
“恐怕得過上幾個月。”
常浩南遲疑了一下之後回答道:
“他是以建築承包商的身份過去的,太快離開的話反而會引人懷疑。”
“而且那塊碎片咱們就算拿回來,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公開展示,只能放在涉密倉庫裡面等日後解密。”
實際上,老吳透過企業路線跟他取得聯絡送回來的內容都是加密過的,表面上通常是一些正常的商業檔案,需要翻譯不說且資訊密度很低,因此對方只是說等他離開巴爾幹的時候會一併帶出來,並沒有給具體的時間表。
“這個技術非常吃經驗和生產資料的積累,所以雖然開發週期不長但除錯起來很複雜,不過一旦除錯好了,就可以把這套系統推廣到大部分常見壓力機上面,到時候甚至能跟那些歐洲企業一樣,靠賣工控系統就把行業裡一大半的利潤給賺走,讓外國人給咱們打工……”
屬實是有點飄了。
這年頭想透過保密手段傳輸一張圖片的難度不小,因此常浩南到現在還沒看見過那塊碎片,只能根據老吳的文字描述給出一些大面上的判斷:
“有肯定是有的,至少可以分析出對方的隱身塗層具體使用了哪種基底的材料,給我們做一個思路上的參考……或者更準確來說,給我們排除一個錯誤答案。”
“對。”
“從材料學理論和目前的預研情況來分析,是這樣的。”
“喔……”
“自動補償,是跟高階數控機床上面那種類似的……”
常浩南自然知道這東西必然存在,因為哪怕是美國人自己,到研發F35的時候也已經更改技術路線,用上了紙面效能沒那麼極限但更省心的塗層材料。
丁高恆擺擺手:
“試生產可能要持續一到兩年,因為我給那臺鍛壓機設計了一套核心零部件壽命檢測和自動補償系統,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和加工量驗證之後才能確定這套系統的可靠性。”
“而且……”
不過轉念一想,有參考總比沒有要好,目前的局面已經比一開始的預期要好上太多了,似乎也不該貪心不足蛇吞象。
丁高恆稍微反思了一下自己,最終得出結論——
“那架飛機先是被燒燬,然後又被補充轟炸了一次,塗層材料的具體性質和結構肯定已經面目全非了,哪怕想要逆向工程……可行性也不算大。”
“根據目前的公開報道,美國人用的隱身塗層非常嬌貴,就拿B2為例,它每次執行任務結束之後都需要對塗層進行維護——考慮到戰略轟炸機的任務時間很長,動輒就要飛幾十個小時,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就是要重新塗,光是這一項成本就有上百萬美元。”
這顯然跟丁高恆剛聽到訊息時候的預期有點差距。
“嗯……”
“而且平時為了保證塗層不失效,還要把飛機停放在恆溫恆溼的特製機庫裡面,哪怕不起飛也要定期進行檢查和保養……總之以咱們國家的客觀條件來說,在實驗室裡面研究一下還行,但想要做出樣品甚至大批次投入使用,這種性質肯定是不行……”
只有少數幾個北邊的機場有當年戰備時期修的加固機堡,但當初只是計劃停殲6和殲7的而已,顯然不符合常浩南剛才所說的要求。
“很快就不只是歐洲了。”
“嗯?”
常浩南喝了口茶,又繼續補充道:
三年後的今天,他竟然已經開始想著什麼時候能夠讓部隊裝備隱身飛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