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獎的名額,就要少上很多了。
最多也就是35項之間。
前兩個上臺的不出意外是楊奉畑和閻忠誠。
《殲8C改進型戰鬥機》、《渦噴xx航空發動機》
“這麼看,老楊今年的院士肯定是穩了,老閆的話……可能還得等兩年,不過問題應該也不太大……”
劉振響在常浩南旁邊小聲分析道。
但是很快,他就在主要完成人的名單裡看到了亮點。
常浩南的名字排在第一(第一完成人單獨列出),而且出現了兩次……
當然,第二項渦噴14名單裡的人名做了部分隱去處理。
但劉振響作為業內人士,自然知道那個常xx肯定是常浩南。
“小常啊,你這次的戲份不少啊……”
常浩南搖搖頭。
甚至還不止呢……
一等獎第三項,是徐洋的《水火電力系統和動態環境經濟排程最佳化》。
主要完成人一共就兩個。
她自己和常浩南。
這下,哪怕對剛剛渦噴14情況不夠了解的人,也已經發現常浩南這個名字出現第二次了。
在掌聲之餘,甚至出現了幾陣驚呼。
一方面是因為徐洋看上去實在有點年輕,另一方面也是……
竟然有一個名字能同時出現在不同專案的主要完成人裡面?
哪怕不是第一完成人,也絕對是極其罕見了。
然而,還沒等眾人的震驚結束。
在徐洋拿著獎狀和獎盃下臺之後,巨大的投影幕布上便出現了下一個獲獎專案的資訊。
主持人隨之上前報幕:
“多目標連續變數最佳化的差分進化演算法。”
“第一完成人,常浩南!”
一般來說,在報幕結束之後,會場內緊接著就會響起掌聲。
然而這一次,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直接愣住。
以至於現場出現了一瞬間的冷場。
因為螢幕上的完成人名單……實在是有點眼熟。
還是剛才那項的兩個人,只不過名字位置調換了一下。
會場裡面,大概有一半人的目光看向了正起身準備上臺的常浩南。
至於另外一半,則看向了剛剛從臺上下來準備入座的徐洋——
你們倆玩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