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感覺效果已經很好了。
現在看來……
原來你們還TM藏了點是吧?
站在後面的俄方進出口公司代表謝爾蓋·沃龍佐夫從大概十年前就開始跟華夏打交道,也因此在蘇霍伊公司牽頭成立了這個專門負責面對國際市場的聯合公司之後,順勢成為了對華業務的高階專員之一。
他當然是會說中文的,不過“我艹”二字中所蘊含的千萬種含義,一個外國人確實很難在短時間內參透。
沃龍佐夫還以為是資料出了什麼問題,趕緊湊上來看了幾眼:
“常先生,這些資料都是正常的,175N的結合力對於鍍膜來說已經是非常非常牢固了,現在普通的鍍膜手段最高也只能做到5060N而已,我們的技術是三倍還有餘……”
常浩南壓下心中奔騰的羊駝,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
畢竟是上輩子的事情,他也不可能真拿出來說事。
何況人家技術手冊裡寫的也是100N沒錯。
只能說是在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之後,誰也不會輕易把看家技術拿出來隨便賣錢。
所以還是得趁現在多撈一點有價值的東西回來。
……
常浩南把樣品和報告遞給身後的另外幾人輪流觀看,同時收攏了剛才有些放飛的思緒。
毫無疑問,鍍膜效能是符合熱端零部件要求的。
一般的氮化鈦鍍膜只能承受大概500700℃的工作溫度,但眼前這個恐怖的結合力,穩定在16001700℃的問題都不太大。
這樣的話,渦扇10的渦輪前溫度標定還可以進一步提高,達到15001600℃這些三代半發動機的水平。
要知道,渦扇10的總體結構設計本就很接近4代發動機,之所以效能標定還是按照3代來,就是因為其他方面的技術實在跟不上。
現在有了這樣一個意外之喜,自然可以更進一步地榨取核心機的潛力。
“沃龍佐夫先生,我們對這套裝置的效能,以及投產進度都很滿意,如果貴方那邊也沒什麼問題的話,我想,合作第一階段的備忘錄,應該就可以簽署了吧?”
常浩南迴過頭,看向後面不遠處的沃龍佐夫。
“沒有問題。”
後者點了點頭:
“我們馬上就可以簽字。”
獲得多弧離子鍍的過程畢竟是個技術換技術的過程。
作為交換,四部被命名為“空幹100”的綜合干擾吊艙,以及對應的華夏技術人員和資料也在上個月被送到了莫斯科無線電電子技術公司進仿製和測試。
根據俄方的計劃,一架正處在試飛過程中的預生產機T10V5,也就是日後蘇34的原型機將被改造為類似殲轟電7的電子戰平臺,並在未來接替老邁且數量不足的蘇24MP,承擔起伴隨電子掩護和防空壓制的任務。
本來,由於對方本身的微電子技術確實不太過關,所以造出來的吊艙在針對的頻率範圍上相比於空幹100原型更窄,基本只能覆蓋單獨一個波段。
不過蘇霍伊的工程師們卻表示這不是什麼大事。
T10V5原型機有足夠大的翼展、足夠多的掛點和足夠強的供電能力。
他們乾脆把原來的吊艙一分為二,分別針對C波段和S波段——
既然一次掛兩個吊艙不行,那就掛四個好了……
於是,在殲轟電7上面費盡心思也沒想出個妥善方案的問題,就被這樣簡單粗暴地解決了。
只能說,在看到這個方案的時候,常浩南恨不得馬上就讓完全國產的殲11服役。
大,就是好,多,就是美。
一個效能足夠好的平臺,確實能省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