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還真有可能遇到“有機無彈”的情況。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飯總要一口一口吃。
導彈的問題不是601所能解決的,當務之急還是繼續完成試飛。
“允許繼續試飛,但必須保證最大速度不能突破2900。”
常浩南低頭在塔臺指揮員旁邊說道。
根據他對換髮之後殲83效能的模擬計算,限制飛機最大速度的已經不再是動力因素,而是機體。
飛行器在稠密大氣中作超音速飛行時,與高速氣流的摩擦會引起機體表面溫度急劇升高,從而導致機體材料結構強度減弱,剛度降低。
對於殲83這樣以鋁合金為主要材料的機體結構而言,2.5馬赫基本上是保證飛行安全的極限速度。
如果想要繼續突破,那麼就得在機體材料上面下大功夫才行。
例如米格25在機體結構上大量使用了VNS2高鎳馬氏體鋼和VNS5高鉬高氮奧氏體鋼兩種在當時堪稱黑科技的航天專用結構鋼,其材料密度是鋁合金的三倍有餘,因此滿油帶彈狀態下幾乎相當於一輛T72坦克在天上飛。
而速度更加誇張的SR71則使用了大量航空鈦合金,同樣作為代價,由於材料的延展性問題,在飛機被“加熱”到正常狀態之前都要一直漏油。
總之即便不考慮成本和技術難度,對於殲83這樣一架面向21世紀的飛機來說,也沒有必要為了突破2.5倍音速在這方面付出太大的代價。
當飛機的速度來到2800之後,付國祥終於發現,儀表上面數字轉動的速度變得慢了下來。
他已經處在22500米的高度上,稀薄的空氣也讓飛機逐漸停止了爬升。
由於陽光無法得到充分的散射,此時付國祥頭頂的天空已經不再呈現蔚藍色,而是逐漸變成了暗黑色。
“達到速度2890,準備減速和下降高度。”
如果選擇用速度換高度的話,那麼大概可以衝到24000米左右,但那無論如何都不是今天的試飛專案了。
況且由於加力飛行時的油耗巨大,機內燃油幾也不再支援他繼續揮霍下去了。
他有勇氣不假,但不是無腦的莽撞。
……
剛剛呆在塔臺裡面,又不負責指揮任務的眾人都已經來到了停機坪附近,隨行的攝影師架起長槍短炮對準跑道。
十幾分鍾之後,04號機細長的身影逐漸從天邊出現,逐漸下降高度接近跑道。
得益於常浩南設計的新機翼,飛機的進近速度相比原來慢了很多,看上去反倒多了幾分沉穩的架勢。
後機輪首先觸地。
橡膠與跑道接觸,騰起一陣青煙,併發出“吱——”的尖銳響聲。
隨後減速傘放出。
飛機最終穩穩地停在跑道末端。
整個北陵機場頓時被歡呼聲所淹沒。
下午照例還有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