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當年在東宮學習,朱見濟就給他們灌輸了一個深刻的觀念,那就是“軍人,生來就是要打仗的!”
不打仗,那當兵就不能夠得到升遷發財,出人頭地。
姜成志的出身就是普通人,有了東宮這個跳板,他才能來關外。
他親身體會到了軍功對自己的益處。
所以他毫不畏懼即將到來的戰事。
在看到一些新兵臉上流露出來的緊張時,他還會微微一笑,給了身邊訓導官一個眼神。
後者心領神會。
作為在景泰朝就被太子增設的軍中職務,“訓導官”不像太監監軍,用來監督將領不起反心。
他們負責的,是軍中士卒的心理輔導,幫他們解決一些思想上很糾結的問題。
比如戰前的緊張感。
於是訓導官等著姜成志清點完人數後,就主動上前,直接舉例子向新兵們介紹了大明對蒙古的各種戰果。
太祖時期,大明軍隊曾經追著蒙古人到了捕魚兒海。
當時的殘元首領脫古思帖木兒只能率領數十騎倉促遁去。
明軍俘虜了元朝皇族一百二十餘人,官屬三千,軍士男女共七萬餘口……
這是極為輝煌的戰果!
太宗時期,五徵漠北的霸氣更不用多提。
畢竟很多人的父母就是從那個豪邁時代走過來的。
這些年他們去草原上打草谷,追的蒙古人東奔西走,也是貨真價實的成就。
他們的對手,是不值得他們懼怕的!
於是聽著訓導官一件件的把輝煌戰果列舉出來,新兵們也慢慢放了心。
就是訓導官有點尖的嗓子不太好聽。
因為他們營中的訓導官,是宮裡出來的人。
不過在軍裡待久了,也不是所有宦官都不做人的,這位宦官也憑藉自己的努力積累了一些威望,讓人不再去笑話他身體上的缺陷。
這讓訓導官感覺很舒服。
然後更加盡心的做起了心理輔導的工作,為皇帝效力,甚至無師自通的學會了在疏導過程中,向士卒灌輸“忠君體國”的思想,為皇帝收攏軍心。
畢竟如果不是朱見濟願意起用宮人辦事,哪個宦官有機會得到這種待遇?
……
在短短兩日的動員後,大明發動了兩萬大軍,對著小王子勢力發起了進攻。
跟著作為隨從軍的,還有達巴拉幹湊起來的瓦剌一萬人馬,和兀良哈的八千軍。
這一戰,要像之前一樣,一口氣把對面給打垮,然後讓草原人更加安心的給大明賣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