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表面上說不偏心,但他本人本來就是偏心的,所以十皇子的官莊,在親王額定數額之外,皇帝還多給了兩萬畝,達到了驚人的三萬畝,並從內帑取了很多錢,賜給了十皇子,好等十皇子將來成年了,可以去王府了,有數不清的錢用。
而因十皇子暫時還沒成年,所以這些錢,都存在周貴妃手中。
周貴妃看皇帝這樣幫她,雖然心裡還是不安,因為皇帝給的再多,只要司琰在皇帝死後翻臉,照樣能要回去,但又能怎麼樣呢,皇帝快要死了,她毫無辦法了。
唉,怪就怪皇帝沒扛住,這麼快就要死了,要是能再扛十來年,做皇帝的人只怕是她兒子,那就不一樣了。
其實不光周貴妃害怕,其他妃嬪也害怕,無他,這些年,不知道多少人跟周皇貴妃有矛盾,這樣一來,誰不害怕司琰上臺,周皇貴妃當了太后,會找她們麻煩呢?
不提宮中眾人的擔心,卻說皇帝這一番操作之後,可是讓司琰氣壞了。
這也很正常。
王朝已經生存一百多年了,現在宗室很多,每年開支很大,他父皇還一下子封了這麼多親王,還將內帑掏空給了他十弟,並給他十弟那麼多官莊,他以後豈不是要繼承一個空空如也的內帑?
一想到內帑的錢全被父皇花光了,都到了他十弟還有其他兄弟手上,他啥錢也沒有,到時繼位日子不好過,司琰能不生氣嗎?
安然安慰他道:“你也不用擔心,車到山前必有路。”
她手上還掌握著多個貪官呢,到時只要宰上幾個,內帑的錢就夠用了。
司琰不由嘆了口氣,無奈地道:“現在生氣也沒用了。”
因為肉眼可見的,他父皇快不行了。
人家都快要死了,他也實在不好意思就這個事,再找他理論了,只能等皇帝駕崩後再說了。
皇帝果然像司琰想的那樣,很快就不行了。
駕崩之後,司琰以日代月,二十七日之後,登基為帝。
登基後,司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後——立安然為後。
以妾為妻的確不行,但,皇帝登基,立誰為後,則不受這一條管制,歷朝歷代,多的是做皇帝后,立以前的妃子為後的事,就算有了皇后,也有皇帝廢掉本來的皇后,讓後宮哪個妃子做皇后的事,也多的是。
所以說,不能以妾為妻,是民間的規矩,管不到皇帝。
司琰立一個曾跟過人、婢女出身的妃妾為後,這樣做,沒人反對——主要是不少人都是安然的人,安然自然不會派自己的人反對這事;而不是自己的人,自然也不是司琰的人,這會兒正因支援其他皇子,處於鵪鶉狀態,生怕司琰清算他們,所以自然也不敢說什麼,生怕司琰借題發揮,拿這個事當藉口收拾他們,頂多就是周皇貴妃也就是現在的周太后抗議了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