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書友的評論,發現有部份書友看了PK75後感覺不可思議,這其實不是YY而是真事。
漢斯在1944年的時候的確把75MM反坦克炮搬到了空中,一開始是用在對地攻擊機上打毛熊的坦克,後來鷹醬對其展開轟炸,漢斯的戰機因為達不到鷹醬轟炸機的高度,只能把75MM反坦克炮裝在戰鬥機上試圖以射程彌補高度的不足,而且即便這麼幹了也只有一次攻擊的機會:戰機全速升空利用慣性達到最高點才有可能打到鷹醬轟炸機。
區別只是,漢斯是在10月份時才把它這種炮搬到飛機上的,書中因為情節需要提前了幾個月。
——————————
岡部直三郎這種思維是正確的。
因為二戰時期的飛機不管是戰鬥機也好轟炸機也罷,全都沒法將一座城市炸平進而地面部隊可以直接佔領……實際上即便是到了現代也很能做到這一點,要佔領一座城市最終還是要地面部隊。
所以,岡部直三郎乾脆不跟八路軍爭奪制空權。
爭奪制空權很難爭得過:
BF109雖然有速度優勢,但八路軍的空空飛彈卻有射程優勢。
速度優勢和射程優勢雖說各有優缺點很難斷定哪一方更勝一籌,但岡部直三郎卻知道,擁有射程優勢的“拉5”戰機從整體上說毫無疑問比BF109強。
之所以說“整體”,是因為實戰中有可能BF109能與“拉5”打出一比一的戰績。
但一比一就是平手嗎?
當然不可能是平手!
要知道帝國的BF109飛行員可是最精銳的飛行員,而八路軍飛行員原則上只需要會駕駛戰機就能與BF109抗衡。
這一點不需要情報,只要稍有想像力就能分析出結論:擁有射程優勢的“拉5”可以在兩公里甚至更遠的距離擊毀BF109,於是八路軍飛行員不需要做任何動作,因為他們還在BF109的射程之外。
八路軍飛行員需要做的只是看雷達、聽命令,然後按下按鈕發射出空空飛彈。
這需要素質嗎?
也就是說,八路軍新手飛行員可以與帝國精銳飛行員以一換一。
另外,八路軍的“拉5”是木製機身造價低廉,而BF109的機身卻是從漢斯那引進的技術是高強度的薄鋁板,內部零件也是精密壓鑄件,它的造價和工時是“拉5”的數倍。
在這情況下一比一的戰果真的是勢均力敵嗎?
岡部直三郎不這麼認為。
他相信八路軍在制空權上已經爭取了主動權,帝國再努力再掙扎都很難改變這個局面。
於是岡部直三郎就把目光投在了敵人戰車上。
八路軍除了制空權外還有戰車方面也比帝國強,除此之外炮兵也因為有炮偵雷達而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如果八路軍又有制空權又有無敵的炮兵和戰車,那麼這場仗就不需要打了,只要八路軍彈藥足夠帝國軍隊就只有認輸這一條路。
因此,岡部直三郎就希望能在這三者中開啟一個缺口,讓處於全面弱勢的帝國軍隊不那麼被動甚至還能反過來佔據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