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器的研發進行得很順利,畢竟這不過就是在飛彈尾部增加兩個發射管。
如果說這其中有什麼難度的話,那就是前後配重發生了變化會使飛彈飛行時不夠穩定。
不過這個困難很快就在和志民這個數學加飛機專家的努力下解決了。
和志民不是像其它人想的那樣簡單的用增加飛彈頭部重量來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助推器這個問題,用增加重量來取得平衡是無法解決的!”和志民說:“首先是增加重量會給飛彈增加額外的負擔,這與我們增加飛彈射程的目標相悖。其次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給頭部增加重量,那麼當助推器燃料耗盡最後被拋掉的時候,是不是就會變成頭得腳輕了?那時是不是又要重新配重?”
和志民的解決方法,是用飛彈彈翼的角度為其得動態的平衡,當然,這需要陳杰風在程式上對飛彈的自動控制……所以說往高科技方向走,不管什麼事都離不開計算機,否則,僅僅只是這點小問題就會造成大麻煩甚至無法解決。
但現在,就僅僅只是陳杰風那改變一下程式的接線就可以了,另外在拋掉助推器的那一刻,彈翼角度也要馬上適應飛彈新的重量,這也是由程式自動完成的,否則很可能會因為重量變化太大飛彈無法及時調節而失去控制。
有了研究所這些進展,王學新才敢把訓練任務重新分配給李雲龍。
“你們可以按20公里的射程訓練!”王學新說:“這個距離夠你們攔下敵人戰機了吧!”
“夠!當然夠!”李雲龍嘿嘿笑著:“這差不多都有兩分鐘時間了,要是還不夠,我看那些飛彈兵也就別幹了,全都回家種紅薯得了!”
李雲龍當然不知道這其實不關飛彈兵的事,控制飛彈的戰士不過是按照上級的命令做出反應發射,能否攔截更多的是看雷達是否能及時觀察到目標指揮官能否精準的選中目標並及時下令。
不過,如果有一分多鐘的反應時間也的確能攔下……這時間對人來說很短,但對計算機而言卻很充分。
唯一的問題,就是鬼子的戰機是否能遠距離且精確的摧毀八路軍的防空系統。
王學新不知道的是,另一邊的岡部直三郎也在為這事發愁。
BF109加PK75MM機炮的結合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PK75MM機炮其實是源自於漢斯的PAK40L反坦克炮,這玩意僅僅只是有一枚炮彈就重達11.8公斤。
它的效能還是讓岡部直三郎相當滿意的,因為它能在1公里的距離擊穿130MM厚的鋼板。
130MM的穿甲能力,這就算是正面打八路軍的新型戰車也毫不費力吧!
但穿甲能力是夠了,裝上後出現的問題也不少。
第一個問題就是超重。
不過這個問題還算好解決,岡部直三郎下令拆下一切可以拆的東西,比如用於空戰的機炮、機槍以及騎駛員的防護等,最終拆得只剩下機首的一挺機槍。
這讓鬼子飛行員都紛紛站出來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