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很快就傳到岡村寧次的指揮部。
岡村寧次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不可能,八路軍怎麼會有戰車?如果有,那也是從我軍手裡繳獲的幾輛戰車,怎麼會是T26?”
岡村寧次統計過被八路軍俘虜的戰車,總共只有三輛,他不認為這些戰車在八路軍手裡能發揮什麼作用。
原因是坦克這東西往往是幾十公里一小修百公里一大修,維修人員一路都得帶著零件跟著。在沒有強大的後勤支援下,這些戰車就別說作戰了,連開動都困難。
即便它們能作戰,三輛戰車又能做什麼呢?那也不過就是給帝國的飛機或炮兵當靶子!
這時筱冢義男就上前提醒道:“大將閣下,根據我們最近的情報,八路軍與毛熊方面有交易,交易的東西會不會就是……”
岡村寧次一愣,然後就明白了。
這大概又是八路軍那個叫王學新的武器專家發揮了作用!
如果說有什麼能從毛熊那換取大批的戰車……岡村寧次認為應該是被八路軍稱之為“火箭筒”的反坦克武器!
畢竟這可是單兵反坦克裝備,並且是全球獨創,此時正倉促應對漢斯戰車閃電戰的毛熊,急需這種裝備。
只是岡村寧次有些不解。
雖然火箭筒是種劃時代的裝備,但火箭筒只能擊穿20MM厚度的裝甲,毛熊購買這種裝備又能發揮什麼作用呢?
漢斯的三號坦克前裝甲厚達50MM,火箭筒難道可以擊穿它嗎?
(注:三號J型前裝甲厚50MM,41年服役)
這讓岡村寧次心下有一絲不祥之感,如果八路軍已經擁有可穿透50MM裝甲的新型火箭筒。那麼,他剛從國內調來的“一式戰車”……
不過轉念一想,岡村寧次又覺得自己多慮了。
毛熊之所以願意與八路軍交易,很可能是與其援助頑軍的心思一樣,其目的是為了拖住帝國軍隊。
尤其是這時候,在帝國軍隊正集結於關東州準備夾擊毛熊之時。
想到這裡,岡村寧次就認為八路軍擁有戰車並在這時發難就合情合理。
岡村寧次沒有遲疑,當下命令道:“馬上派出偵察機,探明敵人戰車情況!”
這是鬼子作戰的常態,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鬼子因為有空中優勢同時八路軍幾乎沒有防空裝備,於是鬼子不管任何時候遇到戰情,第一時間就是派出偵察機偵察,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
偵察機從臨汾起飛。
這是由於鬼子軍機主力都飛往關東洲參加關特演,岡村寧次手裡只有三十架偵察機可以使用。
其中十架位於太原十架位於臨汾,另十架位於中條山以南的幾個機場用於針對頑軍的偵察和作戰。
針對頑軍的偵察機雖然距離運城更近,但這些飛機需要應對頑軍有自己的任務不適合轉向八路軍,於是就從臨汾徵調,反正臨汾距運城也只有一百多公里,對98輕爆而言也就是20分鐘不到就能到達。
岡村寧次腦海裡想著,如果八路軍有數十輛戰車,那麼他是否有必要組織偵察機對這些戰車實施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