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在望遠鏡中只能隱隱看到坦克的戰士們機動時的身影。
不過王學新還是很放心,因為坦克依舊在煙霧中緩緩往前推進,這就像是告訴所有人坦克連已經在這場戰鬥中佔據了上風。
此時的跟隨步兵已經前出到坦克前與鬼子作戰。
鬼子的爆破小組撞上的不是坦克,而是一連戰士的槍口、手榴彈和刺刀。
在煙塵的翻騰中,爆炸聲此起彼伏,還有鬼子臨死前絕望的吼叫。
王學新知道,那是鬼子無法突破跟隨步兵組織起來的火力防線而拉燃炸藥包發起的自殺式衝鋒……
王學新在訓練跟隨步兵時是這麼跟戰士們說的:“知道坦克這玩意是啥嗎?你們把它當盾牌,稀罕它的機槍和火炮?要我說,它更應該是你們的命!別看它皮粗肉厚,這玩意也有脆弱的時候,鬼子要是靠近了,不也就一個炸藥包的事兒?它要是被鬼子給炸了,你們還能從鬼子的槍口下活著回來!所以,都明白要幹什麼了嗎?”
“明白!”戰士們高聲回應。
這並不是王學新危言聳聽,而是鬼子的火力比八路軍強得多,槍法和軍事素質比八路軍好得多,如果在區域性戰鬥鬼子又擁有兵力優勢……那麼八路軍除了坦克還能依賴什麼?
戰士們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用生命來保護坦克的安全也在所不惜。
因此,當鬼子爆破組藉著煙霧抱著炸藥衝向坦克時,就像被一道道無形的牆阻擋在外。
第一道牆是戰士們的步槍子彈。
隨著子彈生產線的引入子彈供給增大,戰士們的訓練也必然會得到加強。
最先供應的就是跟隨步兵……王學新要求他們每個班至少要有兩名神槍手,當然是用子彈喂出來的神槍手。
用的都是春田步槍,因為春田步槍口徑大傷害高拒止能力強,它能有效的將抱著炸藥的目標打倒在地而不是一槍兩眼。
他們大多是在煙霧中練習射擊……遠距目標可以由坦克完成,坦克最危險的情況恰恰是敵人爆破組藉著煙霧近身的時候。
正所謂因地制宜,這話的意思就是根據戰場實際情況做出最有利、最合適的佈置。
所以神槍手也不一定非是打遠距目標。
王學新要求他們能看煙霧判定風力和風向,能在煙霧中分析敵人的位置,還能根據煙霧的非正常擾動判斷敵人的戰術動作和運動方向。
於是一發發子彈過處,許多鬼子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被打倒在血泊中。
第二道屏障是近距火力網。
跟隨步兵每個班的班長和副班長都配有一把晉綏衝鋒槍,當坦克陷入危險時班長和班副就會分列坦克兩側以衝鋒機關槍對前方形成無死角的交叉火力,一旦發現有敵人從煙霧中衝出,他們馬上就會用密集的子彈再加手榴彈將其壓住。
第三道屏障就是戰士們的刺刀。
確切的說不是刺刀,而是戰士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