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放回來十幾人,一個個對夏人讚不絕口,說他們仁義。有人聽聞後,覺得稀奇,又潛告同鄉、好友,才一天一夜工夫,就傳得到處都是,很多人都知道了。”
“也就是說,咱們若被俘了,根本不用擔心?”
“你也別想得太簡單,還是先活下去再說。戰陣之上,你咋知道一定會被俘,而不是死於鋒刃之下?”
“也是,但看起來夏人確實不錯,非殘暴之輩,實在窮途末路之時,降便降了。”
旁邊一名軍校路過,聽到了軍士們的竊竊私語,眉頭一皺。
他想起了元和年間的舊事,當時朝廷討淄青李師道,命河南之宣武軍、義成軍、武寧軍及河北魏博、滄景二鎮共同出兵。魏帥田弘正抓獲賊將夏侯澄以下四十七人,皆釋之。澄等回營後,潛相傳告,叛賊由是感恩朝廷,繼有降者。
夏賊的攻心之策!軍校有些惱火,怪不得早上有亳州鄉勇突然離營出奔呢,儘想著回鄉了,心中無半點鬥志。
而且,訊息中隱含了一個內容,即夏賊已迫近宿州城,這下不但亳州鄉勇想跑了,宿州鄉勇也急著回去。多安家於宿州的飛勝軍將士估計也好不到哪去,他們是職業武人,能撐得住一些,但也僅僅是一些而已。
“都噤聲。”軍校斥道:“傳遞此等動搖軍心之言,若被法直官逮著,幾十鞭子算輕的了,運氣不好命都沒了。”
說罷,冷哼一聲,走了。
氏叔琮也接到了下面的報告,心中羞惱。最近一直在想著前途之事,對軍中管束有點鬆了,這是他的失誤。
不過也不是什麼大事。這等攻心之策,一般而言只會在他處於窮途末路的時候才會生效,這會頂多騙一些意志不堅定的鄉勇罷了。
元和十三年(818)是什麼情況?朝廷討平淮西吳元濟叛亂,諸鎮驚懼,心裡有鬼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請割沂、密、海三州獻於朝廷。橫海節度使程權心下不安,舉族入朝。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令二子王知感、王知信入朝為質,並獻德、棣二州圖印至長安,同時開始上供。幽州節度使劉總歸順朝廷,魏博也成了朝廷的打手,十分恭順。
接下來,諸道兵討淄青,李師道連戰連敗,還信任小人,猜疑大將,這才能讓田弘正得手。
如今的局勢,還遠未走到這一步。而且最近戰局有所好轉,主要是楊行密對淮西的威脅大增,折嗣倫壓力很大,說不定就從潁州撤軍了。而淮寧軍一退,折宗本獨力難支,多半打不破郾城,也只能灰溜溜撤回蔡州。
只剩契苾璋一部萬把人,他這裡有四萬大軍,完全有信心將其驅逐,局勢還在掌控之中。
遠處響起了馬蹄聲,原來是信使見蕃人退走之後,冒死衝了回來。
氏叔琮見信使一臉焦急的樣子,心下有不好的預感,問道:“何事如此驚慌?”
“都頭。”信使非常老練,湊近了壓低聲音道:“兗州兵大掠滕縣,有人還在沛縣近郊看到兗鎮騎卒。”
氏叔琮聽了不動聲色,但心中已然破口大罵。
朱瑾你能不能管住手下的人?還是說故意的?這會不該去找賀瑰、梁漢顒報仇麼?
“朱瑾可曾派大軍過來?”氏叔琮也壓低聲音問道。
“不曾,僅有劫掠。”信使答道。
氏叔琮心下稍安,最壞的情況沒有發生。應該是朱瑾馭下不嚴,軍士私下裡的行為。
但這個形勢,越來越不對味了啊。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