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董事長還沒有回答我的話呢。”蘇城攔住了,又問道:“王董事長,臺塑是否會在國內採購裝備?”
“王董事長剛才說了,會考慮的。”王克嶺瞪著眼睛。
蘇城一笑,道:“臺塑準備海滄計劃兩三年時間了,準備六輕十幾年了,我不相信你們沒有考慮過裝置的問題?難道說,要等簽署了海滄計劃的合同,你們才做最初的準備?”
這個質問直指拖延,王永慶不能再被扣上帽子,主動道:“臺塑購買了不少技術資料,我記得,有2000多萬吧……”
“2700萬美元。”王克嶺補充了一句。
王永慶點頭,道:“你看看,2700萬美元,就是為了海滄計劃中的裝置,所以,我們不是沒有準備,但要說我們是否最後決定了,我只能說沒有。”
“王總這麼說我就放心了,看來,大華實業已經趕上了臺塑集團的腳步。”蘇城好像真的很欣慰的樣子。
許多人都覺得奇怪。趕上臺塑集團又如何?
宣總暗暗發笑,都懶得再說話了。臺塑集團能做海滄計劃,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是相同的。不是一家企業拿出幾十億美元就能做海滄專案的,就現在看來,它必須要有幾個條件:世界五百強,臺灣的企業,石化的企業,又是在中國被西方世界封鎖的情況下……
這些條件加到一起,就只能是臺塑集團。宣總對海滄計劃不積極,一方面是他沒有看到海滄計劃的前途,一方面也是因為他了解的政治環節太多了,多到嚇阻了他判斷的地步。
蘇城畢竟年輕,一腔熱血的光是往前衝。
他也看到了海滄計劃的難處,但在中國做石油石化行業,除了難處還能有什麼?
中石油和中石化少說也是皇親國戚的待遇,要在他們屁股後面覓食,首先得揮刀自宮才行。
宣總做慣了皇親國戚,自然難以理解蘇城的心理。
蘇城等眾人想了幾十秒,稍微提起聲量,再問道:“王董事長,臺塑準備以什麼樣的環保標準來做海滄計劃?”
“等裝置選定了,我們會確定標準的。”王克嶺再次代為回答。他不能讓王永慶來回答。
在石化行業,環保是相當尷尬的命題。即使是21世紀的石化工廠,都免不了造成汙染。傳說中的零汙染化工廠確實是存在的,但它是高資金高技術的混合體,一個石化工廠要是做到一絲一毫的汙染都沒有,它虧損的機率幾乎是百分百的。
而且,石化工廠還有升級的問題。幾十億美元建成的石化基地,不可能用十年二十年就廢棄了,它往往要用三五十年,在此期間,新技術的應用必然對環保技術整體產生影響。
當然,要想做一個環保標準高的石化工廠還是可能的,歐洲的企業由於稅賦重補貼多,往往能做到,美國rì本和第三世界國家的石化工廠就相對困難了。
臺塑也不例外,他們的環保標準與他們的盈利能力是不相匹配的。這些業內秘辛,大家心知肚明,但誰都不會提出來。
蘇城卻一定要提出來,他追問道:“海滄計劃的環保標準,比六輕的環保標準如何?”
“當然是一樣的。”王克嶺肯定的回答。
蘇城“哦”了一聲,道:“但我聽說,有不少臺灣島的居民,是以環保標準低,來反對六輕的?”
王克嶺勉強道:“他們只是不懂而已。”
“這麼說,如果我拿到和海滄計劃標準相同的六輕計劃的環保設計書,交給專家分析的話,會得到環保標準高或者普通的結論嗎?”蘇城知道不會,因為臺塑是有名的吝嗇,尤其是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幾乎是能省錢就省錢,這種態度能做好企業,卻不能做好環保。
王克嶺求救的看向毛主任。
但是,毛主任本人的表情卻很專注。他從蘇城的話裡,嗅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