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愛卿所言正合朕意,朕決定出兵荊襄”
李亨目光一掃,落在了高仙芝身上,他似笑非笑道:“高愛卿,朕想讓你為主帥,你可能勝任?”
李亨一般而言應該說,‘高愛卿,朕決定讓你為主帥,希望你能為朕分憂’
這句話才是正常的勉勵,但李亨卻是以問話的方式,一般人聽起來也沒有問題,高仙芝應該慷慨激昂地回答:‘臣能勝任’
這就完滿了,可高仙芝心中卻如明鏡一般,他剛剛才以身體不好,向李亨提出辭職,如果他現在又說能勝任,那他剛才就是欺君之罪了。
高仙芝暗暗一嘆,他終於明白了,李亨煞費苦心,特地安排了一個軍國會議,就是要他在軍國會議上提辭職,而不是私下辭職,這樣李亨愛賢的名聲就有了,不再落人口實,這幫政治人物啊一個個都是那麼老謀深算。
高仙芝只得起身,做出一副萎靡的模樣,躬身道:“陛下,臣很想為陛下分憂,但臣最近多病,雖有為陛下赴湯蹈火之心,卻又怕力所不逮,誤了陛下的大業,臣實不敢受命”
李亨臉一沉,“高愛卿,朕最信賴之人就只有你,你若不肯,那朕找誰來替你?”
關鍵的時候終於來到了,高仙芝能不能全身而退,就在此一舉了,儘管高仙芝不想把跟隨自己多年的部屬喪送,但形勢已迫使他沒有選擇了,他只得一咬牙道:“陛下,臣是天下兵馬副元帥,臣推薦大元帥太子殿下為東征主將,他年輕有為,聲譽卓著,我們這些老將也該讓年輕人出頭了。”
“不行”
李亨斷然拒絕了高仙芝的舉薦,“朝廷之軍,國之根本,安能兒戲之,太子雖能領兵,但他臨戰經驗不足,又豈是哥舒翰的對手,朕不能同意。”
這時太子李系站起身,躬身行一禮,朗聲道:“父皇,兒臣願意領兵,收復荊襄,請父皇恩准”
李亨還是搖了搖頭,“皇兒雖有志向,但畢竟經驗不足,朕實在不放心你,等你多多鍛鍊,朕再給帶兵的機會。”
戲已經唱到這個地步了,就差最後的完滿收官了,還是令狐飛站出來,替李亨落下了最後一顆棋子。
“陛下,臣有一建議”
“愛卿請說。”
令狐飛看了一眼眾人,微微一笑道:“太子殿下確實能帶兵,當初二十萬關中軍就是他統帥,但陛下說得也對,太子畢竟實戰經驗不足,獨立對陣哥舒翰,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對如果不給太子機會,那他永遠都是經驗不足,所以我建議,太子殿下可為主帥,高將軍經驗豐富,可為副帥,輔佐太子帶兵,這樣以長帶少,我以為是最好的安排”
王珙也道:“令狐尚書所言極是,臣支援”
李亨故作沉吟片刻,點了點頭,問高仙芝道:“高愛卿以為如何?”
高仙芝心灰意冷,李亨不準自己全身而退,其用意是想徹底剝奪自己軍權,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也不容他反對了,他的態度將決定他的生死。
“陛下,臣願意盡心輔佐太子”
“好朕就此宣佈,任命太子係為徵東詔討使,天下兵馬大元帥,任命高仙芝為副帥,統兵二十萬,三天後正式出兵荊襄。”
停了一下,他又宣佈道:“朕再任命兵部尚書令狐飛為六路糧草督辦,總領後勤,為嚴整軍紀,朕再任命原內侍監魚朝恩為觀軍容使,監督三軍軍紀。”
........
南唐龍振元年八月,李璘之軍退敗揚州,李瑁集結荊襄大軍十五萬,親自為主帥,準備趁機東征江南,就在這時,南唐帝李亨為了牽制住荊襄之軍,任太子李係為徵東大元帥,高仙芝為副帥,魚朝恩為監軍,率軍二十萬出兵夔州,向秭歸進發。
........
(六千字,兩章合一,八月是歷史月票榜競爭最殘酷的一月,強書林立,老高今天已經被擠出前六了,悲不自勝,一年來大家相處有緣,望諸君能再扶持老高一把,使老高的天下能完滿地走完最後幾個月的收官,再次懇求保底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