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天下無雙 > 第二百八十二章 楊家之患

第二百八十二章 楊家之患 (第3/3頁)

這時,魚朝恩在殿門口小聲道:“陛下,楊尚書來了。”

“聯知道了!”

李隆基不悅地拉長了聲音,魚朝恩這奴才竟敢打斷他的興致,他又柔聲對江採萍道:,“聯還點朝事要處理。愛妃先到後殿去休息,今晚我們要秉燭長談

“臣妾不敢打擾陛下國事,臣妾告退”小

江採萍跟隨宮女到後殿去了。李隆基這才狠狠地瞪了魚朝恩一眼,道:“讓他到聯的御書房吧”。

異刻,楊國忠匆匆走進了御書房,見李隆基已經就位了,連忙跪下磕頭”“臣楊國忠參見陛下”。

“起來吧!”

“謝陛下!”

楊國忠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他已經知道江採萍進宮了,可他卻絲毫不敢提此事,便笑道:“陛下召臣進宮,是為明天朝會之事吧!”

“正是此事,你是吏部尚書。聯想和你商量一下明天的封賞

“是李慶安的封賞嗎?,小楊國忠小小翼翼地試探道。

李隆基點點頭”“不僅是李慶安,還有高仙芝和哥舒翰,高仙芝平定南詔。聯只賞賜了劍南軍,卻沒有封賞高仙芝本人。哥舒翰也一樣,他攻下吐蕃樹敦城有功當賞,聯明天也要一併封賞。”

說到這,李隆基取出桌上一本厚厚的奏摺,這是李慶安為安西軍上奏的請賞清冊副本,正本已經轉給兵部了,他把奏摺開啟看了看,道:“李慶安給安西軍的功臣請賞,人數雖然多了一點,但聯還是決定答應他,明日聯在早朝上會宣佈,你就不要阻撓了,知道嗎?”

這件事楊國忠已經事先得到了令狐飛的通氣,他心中有數,便躬身道:“臣不敢越權!”

“嗯”。

楊國忠的這句話讓李隆基感到滿意,懂得進退才是政治上成熟的表現,他將奏摺一合,又道:“前年聯封了安祿山為東平郡王,這件事非議頗多,聯也有壓力,當然,聯不能再削他的郡王,所以聯考慮再酌情增加兩名異姓郡王,你說說看,明天三人中,聯該怎麼分配這兩個名額?。

楊國忠揣摩李隆基的意思,按理,封郡王一事輪不到和他商議,李隆基自己便可以確定,相必他已經想好了。可現在有又點改變主意,便找自己來商議,他一定是想取消李慶安的郡王資格,讓自己來出面反對,一定是這樣,今晚他沒有得到獨孤明月,心中惱羞成怒了。

想到這,楊國忠搖頭晃腦道:“冊封郡王,臣以為不僅要有軍功,更要有資歷,李慶安雖然軍功卓著,但畢竟他的資歷淺了一點,所以臣認為哥舒翰和高仙芝二人可封郡王,李慶安等再過幾年,便可以考慮

楊國忠以為自己猜測得不錯,有些得意洋洋,他雖然動不了安西軍的封賞,但讓李慶安不能如意,他心中也十分痛快。

不料,李隆基卻搖了搖頭道:,“聯的意思是從高仙芝和哥舒翰之間選一人,另一人李慶安不用鼻議。”

楊國忠一呆,他竟揣摩錯了聖意,李隆基居然還是要封李慶安,他臉上不由露出尷尬之色,乾笑一聲道:“如果是這樣,臣以為哥舒翰居功更偉,可為郡王

李隆基還是搖了搖頭,“其實聯的想法是封高仙芝,哥舒翰遲封,叫你來,是想讓你在明天早朝之前給哥舒翰通一個氣,只要他打贏今年的東西兩線戰役,聯就一定會封他為西平郡王,記住了嗎?一定要事先給他通個氣,以免他心中不服。

楊國忠這才明白李隆基的意思,是要自己去安撫哥舒翰,他連忙躬身道:“臣明日一早去找哥舒翰!”

“好吧”。

李隆基心中惦記著梅妃,便準備起身了,這時,楊國忠又笑道:,“臣還有一個建議,以保證哥舒翰的兩線戰役有足夠的錢糧供給這倒是李隆基很關心之事,動兩線戰役他最擔心的就是錢糧不足,錢的問題倒可以透過銀錢流通來解決,關鍵是糧食,他測算了一下,這場戰役至少要準備一百萬五十石糧食,可是這兩年關中、河東、河南一帶的稅糧越來越少,他當然知道這是土地兼併嚴重的原因,導致年年入不敷出,對江淮的糧食依賴越來越大,去年平叛南詔,幾乎耗盡了太倉庫糧,他正愁糧從何來?楊國忠便提出了建議。

他精神一振,連忙道:“你快說,有什麼辦法?”

楊國忠見李隆基重視,便得意洋洋道:“臣兼任轉運都使,一直便在考慮如何增加江淮調米量,臣認為有兩個方案可增加糧米運量

“繼續說下去!”

“第一是增加漕運線,現在一年漕運糧食不過三百萬石,主要就是受限於漕運能力,臣考慮能不能增加一條長江漕運線,從長江轉漢水北上漢中,最後陸運到長安,臣以為每年至少可以增加二百萬石的糧食;第二便是監督,臣以為江淮地方官不力也是一個原因,他們總是訴苦困難,臣認為這是藉口,所以建議派親王坐鎮江淮,督促地方官運糧!”

最新小說: [蝙蝠俠]老爺到我碗裡來 漫威BOSS 未來科技代理人 重生之小龍女,遊走諸天 丞相微時妻(雙重生) 假千金拒絕做妾,囤糧滿倉度荒年 開局一個“碗” 快穿萬人迷:綠茶女配爽翻了! 快穿:炮灰女配不想參與你的劇情 慘死後重生在七零,開局先刀養妹 穿書後和宿敵的CP爆了 穿到女男平等的世界後素人出道了 穿成反派攝政王的寵婢 穿成惡毒長姐的養娃攻略 道觀繼承人她穿書後在當召喚師 重生年代好年華 重生被阿姐搶走人生後,我樂了 金手指對我無效 魔姬今天也在撩漢[快穿] 大明國醫:從九族危機到洪武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