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端起茶杯抿了口,淡然問道:
“哱家城內城外能動用的力量有多少,準數查清楚了嗎?”
“一共是一千一百人,有四百人在北邊的堡子,其餘的人都在寧夏後衛花馬池那邊。”
劉吉林的工作做的很到位,王通沉吟了下,笑著說道:
“一千一百人對付咱們這二百人,還是有十全的把握”
說到這裡,王通難得的賣了個關子,頓了頓,又是笑著說道:
“明曰裡,他恐怕就在城內留不下這麼多人了。”
************
博坦部是個只有兩千多人的部落,這個部落的頭人博坦都特是個很有心思的角色,實際上博坦部算不得什麼蒙古部落,嚴格來說,他們和回部更接近些,但萬里草原,甚至到極北和極西的地方,都是蒙古的汗王在統領,自稱蒙古部落總沒有什麼壞處。
草原上的部落都是逐水草而居,但博坦部勢單力薄,在一處呆久了,很容易被大部落和大勢力吞併,博坦都特卻是率領部落在草原上做起了行商的生意。
一個部落的行動,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行走在草原上也是安全的很,反正也是遊牧,從大明這邊販運貨物去往西域換來糧食,部落還能落下許多好處,何樂而不為,不過這幾個月卻不同。
本來博坦部在榆林那邊買了貨物就準備回返,卻沒想到花馬池這邊賤價賣鹽,這博坦都特也在那邊買鹽,一問這次的價錢卻是嚇了一跳,這鹽價差不多等於白送了,博坦都特做了這麼多年生意,帳算的明白,把手中的貨物快速脫手,然後全都購入食鹽,販運到西邊去,利潤就是極為驚人。
他這麼做了一次,雖說一路上往返就要三個月,可獲得的利潤居然是他從前兩年才能賺到的,這實在是太動人心了。
漢人們過年,蒙人們也過年,博坦部自稱蒙古部落,不過卻沒這個習慣,在臘月裡來到,除夕那天買好了鹽裝完就準備離開。
但鹽池的管事卻很大方的和博坦都特談了條件,說明面哱大老爺要做一件大事,若是能夠留下幫忙,這邊的鹽可以讓他們隨意拿一個月,而且花馬池一帶任其放牧。
白拿鹽一個月,這可是天上掉下好處,花馬池一帶也是難得的水草豐美地,這個好處可是很大,博坦都特也不傻,私下裡打聽了一下,知道大小部落得了這個許諾的人不少,這就讓他放心下來。
但眼前的錢一定要賺的,博坦都特還是要把這次的鹽先運回去販賣,然後再抓緊趕回來,這花馬池的一干人看起來擺明車馬要賣好了,對博坦都特的做法沒有一點的意見。
也就是在除夕這天,博坦都特的隊伍踏上了歸程,花馬池有鹽,鹽對草原各個部落來講都是命脈,你要是行走在草原上走一個月見不到一個人影也是有的,但在花馬池卻是大大小小的部落雜處,還有各色商隊。
在出花馬池的這段路上,往往有人同行,這也不奇怪,和博坦部同行的是個小商隊,也就是幾十人的規模,想必是跟著大隊走安心些。
中午出發,走了半曰天黑就要紮營歇息,這邊帳篷紮好,那邊也自己圈了個地方,開始生火做飯,結果生火的時候手忙腳亂,光是冒煙不著火,偏生這小商隊又在上風向,煙全飄進了博坦部的營地中,人和牲畜都是被燻的鬧成一團。
這邊人過去理論,結果發現那小商隊不止是生了一堆火,許多堆火一起冒煙向這邊飄來,想要撲滅也是麻煩的很,萬一在草原上著起來就麻煩了。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火堆雖然沒有人管,周圍草木卻被清理,不會蔓延,然後博坦部的人在煙霧中發現,遠處傳來了隆隆的馬蹄聲。
天還沒有黑下,但帳篷已經紮好,駱駝和牛車身上的貨物也已經卸下,想要離開恐怕是來不及了。
兩千多人口,能上馬作戰的還是能拉出一千多人,煙霧散去過來的敵人才不過七百多,遠遠少於博坦部的人數。
但戰鬥一開始,博坦部就被弓箭射落了不少,然後又被衝的七零八落,過來的這夥敵人不是牧民,恐怕是草原上專門的戰士,博坦被射中幾箭摔在地上之後,明白了這個道理。
“報信求救的人放走了沒有,好,其餘的全部殺光,全部殺光!!”
臉上蒙著布的突襲者大聲命令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