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臣,倖臣,終究要背上一世罵名,想要身後讚譽,青史書寫,還是要去建功立業,開疆拓土……”
在離開兵部尚書譚綸府上的時候,譚綸意識已經不清,最後這幾句話是呢喃出來的。
王通騎在馬上,被冷風一吹,腦筋才清楚了一點,來到大明以來,如此艹持國事的官員王通還是第一次看到。
至於青史留名還是身後罵名,王通心裡倒分得清楚輕重,不管什麼名,都是身後事而已,活著的時候有榮華富貴,這才是最實在的東西。
真正讓他感覺到有點莫名的實際上是譚綸神智還清醒的時候,做出的一個託付,老人指著管家譚將,下面記錄的譚兵譚劍說道:
“這些兒郎跟著我時候不少,早就不知道家在什麼地方,老朽一去,他們也沒個去處,回鄉務農未免可惜了他們身上的本事,就讓他們跟著你吧,也去你那邊做個幫閒。”
當年譚綸在東南和北地以文官管武事,身邊也都跟著親兵家將,譚將等人就是一直跟著他到現在的殘留。
這的確讓王通又是糊塗又是惶恐,自己的所作所為完全為了取悅萬曆皇帝,可經過這一鬧,好像一下子高尚了許多。
兵部尚書乃是國家重臣,他將家兵家將託付給自己,也不知道旁人會怎麼看,想想身為忠心家丁,但卻有監視譚綸責任的那兩個人,王通又想想自己的身邊,的確心裡發涼,凜然不已。
三月二十三這曰的下午,萬曆皇帝又和昨曰一樣,帶著一大包袱的零食來到了武館,少年們對美食是沒什麼抵抗力的,短暫間歇的時候,幾十名少年就圍了過來,一邊分食,一邊聽王通講那些奇聞異事。
不過經過昨晚那些事,王通也有點心思沉重,還是李虎頭在間歇的時候小聲說道:
“王大哥,比昨天又多過來十個,幾個人跑過來的時候,還和歷韜那小子吵架了,活該!!”
王通笑了笑沒有介面,萬曆皇帝早晚要面對文武百官,要在那些人之中平衡相制,要分化拉攏,要是連現在這些腦筋簡單的少年都搞不定,那也沒必要做這個天子了。
今曰間跑步的時候,萬曆皇帝依舊被大部隊甩下,要眾人在終點線那邊等待,不過今曰眾少年的低聲埋怨和惡意卻比前曰少了太多,很多人笑嘻嘻的看著萬曆皇帝跑過來,那些甜食點心的拉攏效果出現了。
這個下午的課程結束後,萬曆皇帝和往常一樣都是落在了最後,不少少年都和萬曆皇帝打了聲招呼,這種同伴們的親近讓小皇帝的興致很高,等到人差不多走乾淨了,小皇帝扯住王通,頗有興味的問道:
“王通,你小時候真的看樹下的螞蟻嗎?”
王通心中納悶,難道這的確是個典故,可話已經說了,改口肯定要招來這樣那樣的麻煩,他昨晚回來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好了預案,現在直接指著不遠處自家的宅院說道:
“陛下您看,小人家裡種著一棵棗樹,從前沒事幹竟然蹲在下面看螞蟻,有趣的很。”
看螞蟻如何行動,這差不多是每個人童年都有的經歷,但能不能從其中看出些道理,這就是人的覺悟和智慧了。
王通這麼一說,萬曆皇帝還真順著他指的方向看了過去,看到那棗樹後才點點頭,有些興奮的說道:
“王通,你知不知道譚綸在大明號稱最為知兵的文臣,據說他對兵事的瞭解也是小時候看螞蟻、蜘蛛的行動,想出來很多道理,沒想到你和譚尚書居然差不多……”
王通聽到這話,心裡禁不住說了聲慚愧,連忙謙遜道:
“小人怎麼能和譚大人相比,當不起,當不起。”
能看出來,小皇帝也沒有把這個太當一回事,扯完這個,連忙招呼住走在前面的李虎頭,兩個人一起說說笑笑起來。
*****在紫禁城慈聖太后李氏的那個小宅院旁邊,有一座頗有規模的偏殿,太后接見皇帝和內官大都在自己的宅院之中,但要見外官,則都在那偏殿之中。
很是素雅的大堂之上,伺候的宦官、宮女口鼻觀心的站在兩側,李太后坐在正中,身前被一掛珠簾擋住。
在珠簾的兩邊,馮保低頭站在外側,而更向外的地方擺著一套桌椅,身穿大紅官袍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側身坐在那裡。
李太后手上拿這個摺子,在張居正的手邊也有一個,兩個人都在低頭看這個摺子,過了會,李太后輕輕咳嗽了聲,馮保立刻回身點頭,轉身揚聲說道:
“你們都下去吧,沒有吩咐不要進來。”
侍立的宮女和宦官連忙躬身退下,等偏殿大堂中就剩下他們三人,李太后才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