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這地攤上想收好東西,都得趁著趕早這會兒工夫,再回來,好東西沒準兒就都被抓走了!”張路有點兒顧慮。
“開門的東西,撿不了漏兒。七上八下的東西,人多的時候也未必走得了,別瞎尋思了。這寶貝啊,不是蘿蔔白菜,它講究個緣分,該是誰的,轉一圈還是誰的。”唐易一邊擠出去,一邊道,“要不你在外面轉著?”
張路瞅了瞅人山人海,“還是跟你走吧!”
文佳邪邪一笑,“跟著他才是正路。”
進了樓,一樓大廳,主要是一些工藝品,和古玩不大沾邊。二樓三樓,卻大部分都是陶瓷,而且以浙省特色陶瓷器物為主,比如良渚文化的陶器,比如越窯的東西,龍泉窯的東西,等等。
再者,因為南宋定都的關係,還有一些南宋官窯的器物。
樓裡的人,要比外面人少,不過也挺熱鬧。但唐易轉了一圈,有點兒失望,要麼東西不老,要麼價兒不低。這裡的商家大多都很在行,尤其是這二樓三樓,以瓷器為主,商家在瓷器方面的眼力都不弱。
要說瓷器是古玩裡的最大項,也不為過,很多行家裡手都是從瓷器起步的,很多人是從迷上瓷器步入玩古之路的。所以說,瓷器圈裡,高手也多,棒槌也多。但是既然能做買賣,眼力要是差了,那還不得喝西北風去?
溜達著,幾個人進了一家名為大博齋的店鋪。
這名字口氣挺大,古玩里名目如雲,各種玩意兒不計其數,不要說“大博”了,當個小叔也不容易。
進了店,也是以瓷器為主。老闆是個笑呵呵的紅臉老頭兒,“快來快來,今天好天氣,來的也都是貴客。”
“我們隨便看看。”唐易應了一句。
“好,有需要的喊我。”老闆點點頭,隨即便不遠不近地看著。
唐易的目光在店裡轉了兩圈,這老闆就笑道,“您好眼力啊,這麼年輕,還真是難得!”
張路一聽,這拍馬屁不是這麼拍的,起碼得等問起哪樣東西,來點兒詞兒再拍吧?
林娉婷乾脆問道,“老闆,他進來就說了一句話,你怎麼知道他好眼力?”
老闆看了看唐易,唐易笑道,“我看您才是好眼力。我不就在一樣東西上多盯了兩眼麼?”
老闆一見唐易點開了,接著說道,“我們幹這行的,這點兒都看不出來,哪能行?”
開古玩店的,都是耳聰目明的主兒,這來的客人,不用說話,看一圈店裡的東西,基本就能摸個七七八八。只需要看他在哪件東西上停留的時間長。如果只盯真品精品,那顯然是個行家,如果漫無目的或者關注的都是大路貨,不用說,就是個外行。
唐易看的這樣東西,是一隻梅瓶。
老闆乾脆把這隻梅瓶從貨架上拿下來,放到了櫃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