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大地皇朝初立時,執政天子之重臣有內外之分,其中外臣便是自立一國的諸侯,內臣則是為天子治理朝政的六大卿士。
而卿士之下,還有治理地方之政的臣子,名字便是大夫。
那時炎黃疆域未定,大多數封疆裂土的諸侯都沒有現成的領地可以統治,只能率領著自己招募的戰將、兵卒、匠人、百姓,帶著封有‘祖火’根苗的銅鼎遠赴荒蠻野地,埋鼎造城。
如果抵抗住了猛獸、妖魔的侵襲,繁衍生息了下去,便是立國有成,如果不成自然便身死族滅。
而皇朝卿士代天子理政,呆在京都裡享受著榮華富貴,就是大夫治理的也都是熟地淨土。
而且他們在天子直轄之國中還有自己家族世襲罔替的封地作為根基,雖然面積必然不能與諸侯相比,更不能像諸侯般在荒蠻野地中任意擴張,卻勝在太平、安逸。
所以那時做天子的卿士甚至大夫,都遠比做諸侯更為榮耀,直到後世那些成功立國的諸侯世代披荊斬棘,拓疆展域,勢力越來越大,將自己封國裡的臣子也稱為卿士、大夫,形勢才漸漸逆轉了過來,有了‘當國者貴’的說法。
不過即便如此,直到今時今世,皇朝卿士在天下人心中,仍然高貴無比。
即使大楚皇朝已經在直屬疆域實施郡縣體制,中央朝廷立兩臺、六部治理國政,臣僚不再世襲,調理陰陽的百官之首,按著慣例加‘上卿’執政銜的宰相,依照法統,地位仍然和強國封君相等。
其餘亞卿、上軍將、下軍將、上軍佐、下軍佐等五卿雖是榮銜,卻也能與普通諸侯,在禮法上分庭抗禮。
而森玄機提起的炎、黃二帝那‘不分出身貴賤,凡可在荒蠻之地立足養民者便可建制’的遺詔。出現的時間,比炎黃大地最早建立的王朝還要久遠。
那時人族仍在為了生存苦苦掙扎,所以才會有這種‘能活民者便可為君’的制度。
時至今日,雖然因為這詔令乃是炎黃始祖聖君所下,歷代皇朝更迭時皆稱萬世不替,實際卻不知幾萬年前,便已隱然成了亂政,早已不再實施。
也虧得森玄機博聞廣記,腦中竟還知道有這一道遠古詔書,還變通著請張還生自立為地位最低,爵銜最小可以擁有自己封地的古職,大夫,而不是更僭越的王侯。
當然這地位最低,爵銜最小也只是相對而言,在實行古制的諸侯國中,一城大夫已然是可以一言斷人生死富貴的命運主宰了。
張還生於蠻荒孤島之上懂事、通慧,在東洲實施郡縣體制的旭國慈濟堂里長大,並不太知曉大夫之尊,但卻也知道這‘大夫’之位非於國有大功,或世襲罔替的貴人不可得也,忍不住笑著說道:“森老丈,你莫要一本正經的玩笑了。
我見過的最尊貴者不過是旭國四品守備將軍,這大夫之位從何而來,總不能自己冊封自己吧。”
“當然不是亂政自立,君子依照炎黃二帝遺詔建制牧民,封君自然是炎黃二帝,異日自當建‘宗堂’祭之。”森玄機肅然說道。
見他一臉的肅穆表情,言辭周全,顯非臨時起意,張還生面孔上的笑容漸漸消去,想了想,輕聲說道:“森老丈,我一個山野小子,一心只曉的修煉,那如你這般見識廣博,深諳濟民之道…”
聽他這樣講,聞琴而知其雅意的森玄機嘆息著搖頭一笑,低聲說道:“君子有所不知,其實吾在未受兵災國禍之前,乃是權國邊地谷佺之地的下大夫。
而這被販賣的三千奴人中,有兩千多是來自‘谷佺’的邊軍及其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