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讓他拿不定主意的是,這一趟回京,能不能將妻子帶回去,說起來,自然是回到長安待產讓人心安一些,但有了身孕,再長途跋涉回去,妻子身子受不受得了?
這個時代,女子生產可是和過鬼門關似的,別看種七娘現在這麼能折騰,到時候受的罪不會比旁人少上半點,幾千裡的路途走下來,能不能撐得住,實在讓人拿不準,不過自己回京,把妻子一個人扔在大同,那就更不放心了……
接下來半個多月,日子過的頗為平靜,卻並不無聊。
張峰聚來了幾趟,跟趙石商量了一下日後行止,卻決不允許自己跟種七娘照面,所以來去都匆匆忙忙,好像有多少事等著去辦似的,實際上,大冬天的,哪裡有那麼多事情等著……
柳世源,鄭鐸也成了宣撫使府中的常客,隔三差五便會過來,跟趙石飲酒相談,這樣的官場往來並不多見,柳世源不去說他,鄭鐸這裡卻顯明瞭依附之意。
不過他身後有鄭家,牽扯自不會少,即便他本人願意,他身後的家族也未必肯向大將軍趙石低頭,所以,話裡話外,總歸不會將意思挑明。
但在大同一地為官,尤其是按察使這樣的職位,沒有大將軍屬意,那怎麼能成?在這個關節上,鄭鐸看的是分外清楚。
所以,交通往來,也不怎麼避諱,可以想見的,即便是之後調任他方,頭上的顏色,估計也不是那麼容易抹去了。
又過幾日,到了九月中的時候,朝廷欽差一行終於冒著風雪來到了大同。
實際上,朝廷自六月間,就已經派出了欽使,只是無法確定大將軍什麼時候南歸,所以一直等在汾州,只要過了汾州,就是正經的河東地界了。
一直等到大將軍南歸的訊息傳過來,欽差隊伍這才啟行,急急往大同趕過來。
這等的優容,也就是冠軍大將軍,定軍侯趙石,其他人別說讓欽差等著,晚迎一步,都是失禮,並極有可能為欽差所不喜,回去之後高上一狀的。
趙石率河東官員迎接,隨後欽差宣旨,不必一一細說。
這次旨意,下來的很是倉促,所以表功上,很是粗略,而對於北上大軍兵將之功,也得等兵部,樞密院議決之後,才能下來。
實際上,這次朝廷聖旨,只有一個意思,詔諭冠軍大將軍,定軍侯趙石回京述職,但交卸河東宣撫使一職的話,卻是提也未提。
這就給趙石留下了許多的餘地,也順帶的表明,明年的戰事,朝廷並沒有定下來,也許是方略還在商討之中,也許是領兵人選還無法確定。
反正,這次聖旨並未提及其他,只是讓趙石回京。
不過以趙石今時今日之地位,這也在情理當中,他已經有那個能力,來影響朝廷的決斷,沒有他點頭,別說領兵將領,便是這次出兵的方略,也不可能輕易透過。
換句話說,回京之後,這些大事才能定下來。
如果聖旨上對這些事情有了明確的決定,那才奇怪,那也只能說明,朝廷中發生了什麼對趙石不利的變故。
欽差到了,趙石這裡也早已做好了回京的準備。
所以,之後趙石只是將柳世源,鄭鐸,張峰聚幾個人召來,並大致囑咐了幾句,便準備與欽差一同返京。
到底也沒落下種七娘,種七娘小性子使起來,加上趙石也考量到,身邊沒有親近女眷照看,丈夫又不在身邊,大同這裡的天氣也冷的厲害,不如帶著回去長安待產,最多路上走慢些,車子弄的舒服些,也就是了。
種七娘心滿意足,也不再去煩擾丈夫,她身子還未怎麼顯懷,又沒有多少不適,心裡有些煩躁,只是一想到能回到長安,在家裡其他人面前炫耀一番,就恨不能插上翅膀飛回去才好,哪裡還顧得上其他?
(第二更,求月票,回到長安應該是個大場面了,但阿草想來想去,還是覺得低調一些的好,你們怎麼看?
這些天太熱了,阿草除了不住喝水,連飯都有些吃不下了,今天看見編輯寫的東西,說是一天拿出幾個小時來碼字,其他時間運動看書,幹別的,阿草要說的是,那真的是理想狀態啊,對於作者來說,不黑白顛倒的應該少之又少,還運動看書呢,多數都呆在電腦前面,傻傻的想著之後的劇情發展,這是多麼悲慘的生活啊……)(未完待續。請搜尋,更好更新更快!手機使用者請到m.本站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