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家長拿來一張報紙告訴李清,原來劉元在登報找她。
李清來到去年分手的廣場,驚愕地發現劉元失明瞭,他們來到一家咖啡館。
劉元將心裡話都倒了出來,李清也把自己對劉元的看法說了出來,可就在這時,一個金髮碧眼的姑娘從旁邊經過,劉元不自覺地看了一眼,引起李清的懷疑。
識破真相後,李清氣急而去,劉元緊追解釋這是個玩笑。
兩人回到房車,李清請劉元幫忙代課,自己去外地購花。
劉元獨出心裁,與當地警察聯絡,開辦中文速成班。
李清購花回來就看到門口停滿了警車,心裡一下涼了,以為又出了什麼事。
劉元將自己的如意算盤告訴李清,讓李清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看法。
教學當中,李清不同意劉元的教案,認為不應教學生一些亂七八糟的用語兩人又不歡而散。
過了段時間,劉元外出旅遊歸來給李清打電話說要結婚了,還要請李清一起吃飯,讓李清幫助他把把關。
在約好的餐館裡,劉元稱讚自己的未婚妻莫尼卡如何如何好,並勸李清也儘快考慮自己的婚事。
李清忍不住委屈跑到洗手間失聲痛哭,卻突然發現劉元所說的未婚妻又是一個騙局,但同時也預設了劉元對自己的真情。
但好事多磨,就在這個時候,劉元的母親突然病重,劉元要回京城盡孝,他不願拖累李清,推說倆人的關係還不到誰也離不開誰的份上,他決心在北京找個工作。
李清想要挽留,卻被劉元忍痛回絕。
飛機上,劉元睡著了,突然被飛機猛烈的抖動驚醒,發現李清就坐在他的身邊。
這個故事,雖然用的是劉元和李清的愛情為主線,但內裡反映的還是在這個年代,華人在美國的不容易。
身在異國,語言不通,磕磕碰碰,靠頭腦和雙手慢慢拼出來,擦玻璃、拖地板,給人看家,酒店裡洗盤子,做搬運工,還要上當受騙。
來美國的人都想要在這裡拼出一個美好的未來,可是真的能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幾個人?
絕大多數不過是掙扎在社會的底層,努力求一家人的溫飽而已。
很少有人能像劉元那麼想得開,就像他在故事裡說過的一句話:“享受生活的每一分鐘是最重要的。”
沒錯,這才是人生的目標。
熱愛事業是一回事兒,但是熱愛事業的同時,要懂得享受生活,這才是人生。
但是,生活的享受並不是一定要過得很好,恰恰是需要磕磕碰碰,經歷磨練,精神上、思想上的昇華,享受生活的過程。
故事裡的劉元和李清在異國偶遇,在共同經歷的坎坷中,最後走在了一起。不但體現了生活的實實在在,體現了華人在美國的生存方式,同時也襯出兩人所體現的情感。
這些就是故事發展和表現手法的一種體現,也是馮褲子最為擅長的。
用畫面講故事,用生活來體現愛情,同時,也不乏幽默,劉元的樂觀和貧,讓他的海外生活在辛苦勞累中有一種趣味,不怕失敗,樂觀豁達,因為這是闖蕩,這是享受,熬出頭,便是好日子,退縮便是失敗,無法生存,更別談享受生活。
這部電影不是馮褲子前世所有作品裡成績最好的,也不是影響力最大的,但確實最能體現他電影風格的一部作品。
不需要大場面來吸引眼球,也不需要販賣情懷來博得好感。
就是踏踏實實的講故事,這種平平淡淡的敘事手法,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比馮褲子做得更好。
易青在這邊轉了一圈,就打算走了,劇組這邊,他也不想再跟著摻和,只不過全都交給馮褲子那也是不行的,這人沒準譜兒,沒個籠頭管著,非得出么蛾子不可。
國內那邊,易青已經吩咐了,過些日子鄭小龍就過來,有這位爺坐鎮,量馮褲子再怎麼能折騰,也出不了大格。
回到酒店,陳小旭還沒回來,正琢磨著是不是給張麗家裡打個電話問問,電話鈴聲就響了起來。
“喂!”
“今晚我住張麗這邊,你快過來做飯。”
呵呵!
又得去當廚子了。
“小旭,咱們來美國可也快一個月了,家裡那邊還好些事呢,你看咱們是不是該回去了?”
1秒記住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