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宿命?
好像太複雜了!
或者這應該歸結為人性,沒錯,就是人性。
所謂人性,其實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呂月月和潘小偉的糾葛真的是源於愛情,而愛情這東西,壓抑往往是催化劑,一旦被它找到了突破口,來勢必然洶湧,甚至還會決堤。
終於,艱鉅的使命敵不過熱血沸騰的愛情,呂月月辜負了組織的期望,她不告而別,跟著潘小偉踏上了逃亡的路。
二十多歲的姑娘,心裡只是憧憬愛情的美好,又哪堪現實生活的殘酷。尤其是,背井離鄉,一無所靠。
兵與賊共舞,又能舞多久?
特別是,呂月月要相處的不光是潘小偉,還有他的哥哥潘大偉,一個徹頭徹尾的黑.道中人。
鑑於曾經的警察身份,潘大偉時時刻刻都在提防著呂月月,同時也一直在勸說弟弟離開她。
而潘大偉玩世不恭的混混習性,又讓呂月月很是厭惡。
一邊是女友,一邊是大哥,潘小偉夾在中間很窩火,兩人的矛盾越來越多。
不知從何時起,那種單純的相愛,美麗的色彩,就在這種不斷滋生的矛盾中慢慢地暗淡了。
也是在這個時候,呂月月腦海中與潘小偉相愛相守的幸福生活漸漸變模糊了,她忽然看不清自己的未來。
所以,她開始後悔了,她後悔跟了一個不成熟的男人。
她想念含辛茹苦獨自拉扯她長大的母親,她想念關愛照顧培養她的隊長,她想念曾經風裡雨裡一起執行任務的同志們。
人在孤獨的時候,特別容易懷舊。
人在對生活現狀挑剔不滿的時候,往往只會用眼睛去看這個世界,而不會用心去傾聽、去體會、去感受身邊所發生的一切。
這就是人性,很正常,或許陰暗,但卻真實。
終於,呂月月在沉重的心理掙扎中,趁著眾人熟睡之機,偷偷撥通了報警電話,揭發他們的藏身之處。
故事上說“呂月月猶豫再三,終於以人民警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戰勝了個人私情”,陳虹讀到這一段的時候,覺得這也太冠冕堂皇了。
她相信這時候他們的愛情依然存在,只是刻薄的生存環境已經扭曲了呂月月的心。
她分明就是懷著僥倖心理,在最後關頭,為自己可以回到原來的生活,而出賣了她和潘小偉的感情。
她想當然的以為即使不能得到“深入虎穴,打擊犯罪”的美名,起碼也可以是“回頭是岸,舍小家為大家”吧。
至少,她為自己的退路,找了個見得光的理由。
一覺醒來的潘小偉,意識到之前衝動爭吵時說話太重了,對呂月月是真心誠意的道歉,眼神充滿了歉疚和憐愛。
可是他怎麼也想不到,這片天馬上就要迎來翻天覆地的鉅變了。
黑.幫仇殺,潘大偉死在對手的亂槍之下。
警察圍堵,潘小偉最終在月月面前絕望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