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月圓如盤,皎潔的月光傾灑整個宮闕。
漢靈帝站在大殿門口,望著天際的皓月,長長嘆了口氣。
他低估了趙普在鴻都門學授課的影響力,本以為至多在京城掀起一些無關緊要的波瀾罷了。
比如,至多是那些士族公卿們斥責趙普不該沾染那些三教九流的學術,乃至與宦官為伍。
這些在他看來都不是事,詩賦、樂律、書法為什麼就難登大雅之堂了?那蔡邕三者皆精通不一樣譽滿天下?
再者,那些寒門出身的子弟,於正式的仕途上遭受排擠,投入鴻都門學門下又有什麼過錯?
劉宏與士族子弟,寒門學子皆有接觸,所謂才學高低由出身決定本就荒謬。
就他個人而言,在與鴻都門學的學生相處時,他反而更自在,對他們談起的鄉野趣事也更感興趣。
他讓趙普去授課的動機很簡單,不過是希望他欣賞的先生和喜歡的學生能夠多親近親近罷了。
過程他非常滿意,可結果讓他很意外。
趙普沒有遭受士族公卿的牴觸,這點讓他也很開心,起碼這算是沒有給趙普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
可在大將軍何進和尚書令盧植的宣揚之下,徹底光復涼州的聲音充斥整個京師。
漢靈帝劉宏此刻想起趙普所做的詩賦和詞曲仍舊覺得歎為觀止,表達了對朝廷對漢室盡忠的拳拳之心,以及彰顯漢室威德的殷切期許。
這樣才高八斗的忠臣誰不喜歡呢?
可他想不明白這些朝中的官員們怎麼就非要這個時候,一定要倡議兵出涼州,重建西域都護呢?朝廷府庫虧空成什麼樣,心裡沒有一點數嗎?
他在得到趙忠稟告之後,只覺得心煩氣躁,然後便於夜間宣侍中趙普進宮商議此事。
劉宏當然清楚趙普和盧植的關係,可讓趙普進鴻都門學授課不過是他一時興起,他不相信是趙普刻意為之。
趙普自宮外匆匆趕來,在入宮之前,昨日夜間他已經和盧植見過面。
盧植和傅燮已經將他們的謀劃大致告訴了趙普,在今日白天,大將軍何進的宣揚也起了效用。
此刻的京師,在尚書令和大將軍的共同作用下,滿城都是關於涼州和西域的聲音。
趙普知道劉宏於夜間宣他而來,定然是為了這件事,只是他難以猜測這個皇帝的心中此刻到底是何感想。
“臣趙普拜見陛下,”趙普拱手行禮。
劉宏示意他不必多禮,“此刻京師之內,光復涼州、重建西域都護的聲音甚囂塵上,你怎麼看?”
趙普沉思片刻,說道:“臣以為陛下不妨順應民意,派遣良將幹吏前往涼州,一為徹底消滅叛軍,二為安撫涼州軍民。此刻離叛軍大敗於美陽不過三四個月,叛軍不足為慮,朝廷定可大獲全勝。”
這回復讓劉宏有些意外,“盧尚書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吧!”
趙普忙躬身拱手道:“不瞞陛下,盧尚書確實與臣的意見不謀而合,但非是盧尚書讓臣如此,天地可鑑,臣本心便是想要涼州、皆為漢土,四方百姓皆為大漢臣民。何況,涼州之亂若是不從根源處著手,不過三五年勢必會捲土重來,到了那時,只怕朝廷得需更多的錢糧才能平息叛亂,甚至兵壓三輔,威逼京師將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