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之後,太極殿。
因為是大朝會,有重大事情要議,以劉汝長為首,京都四品以上的官員,於卯時都趕到禁宮,在大殿外候著。
“辰時已到,請各位大人入殿。”
輪值的公公尖著嗓子喊了一聲,將大殿的正門開啟。
劉汝長率領百官魚貫而入。別看有百來號人,跟在劉汝長的後面,井然有序,絲毫也不顯亂。由此可以看得出來,劉汝長在百官當中的威信,是極高的。
進入大殿,上方的龍椅空著,皇上與皇太孫還沒有出來。
這時,兩個老傢伙,帶著一個小傢伙,進入了大殿。
一見這三人,原本鴉雀無聲的大殿裡,頓時起了小小的議論聲。
“這兩個老傢伙怎麼來了?”
“就是,承平王與安樂公估計有十年沒上過朝了吧?記得上一次他們上朝,還是因為什麼事來著?”有朝中的老臣在回憶。
“看來他們也都聽到了風聲,就是不知道,他們會站在哪一邊?”
“京都的百姓們都知道了,他們又怎會不知?站在哪一邊其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是什麼意思。”
眾人連連點頭,這麼大的事體,自然只有皇上才能乾綱獨斷。
議論歸議論,兩個老傢伙的身份卻在那裡,眾官員紛紛見禮。連首輔劉汝長,也對二人拱了拱手。
“他們來也就來了,怎麼還帶著那個小紈絝?”
看到朱平安跟在後面,百官更覺驚奇,不禁瞪大了眼睛瞧著他。
朱平安卻毫不在意,好奇的東瞧瞧,西瞧瞧,面帶微笑,不停的向那些大臣們點頭示意。
見朱平安舉止如此輕浮,群臣們都不禁搖頭。
那站在最後的欽天監唐大人,因與朱平安有過節,更是面色鐵青。
“皇上駕到,皇太孫駕到……”
太祖身邊的安公公一聲喊,手裡搖著拂塵,從側門進來。
走在他前面的一老一少,面相莊嚴,正是太祖皇帝與皇太孫朱守文。他們祖孫二人穿著幾乎一模一樣的明黃色龍袍,略有不同的是,朱守文的龍袍外面罩著一層薄薄的黑紗。
整個大殿頓時安靜下來。
等太祖與太孫落座,劉汝長跨出一步,帶著百官跪地,口中山呼了三聲萬歲。
“眾卿家平身。”
太祖語氣雖然平和,卻自有一番威嚴。
等眾官站好位置,太祖才發現,在群臣的最前面,還有兩個老傢伙。
“承平,朱忠,朕在這太極大殿之上,總得有十年沒看到你們了吧?”
“回陛下,都是臣等懶惰,沒能替皇上分憂,有負聖恩。”
承平王與安樂公向太祖行禮。
太祖擺擺手,“今日你二人能來,朕很高興。來人啦,給承平王與安樂公看座。”
隨侍的太監依言搬來兩個繡墩,放在殿側,請兩位坐下。
朱平安跟著安樂公,站在他的身後。
太祖也瞧見他了,只是心道一聲,“這小安子怎麼也來了?”也沒有太過在意。
朱平安站定以後,向龍椅上的朱守文使了個眼色。朱守文早就瞧見了,卻將臉一沉,那意思很明顯,“你小子怎麼來了?不過來就來了,可千萬不能在這太極殿內胡鬧。”
“朝會開始……”
安公公又扯著嗓子喊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