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簡直就是奇蹟!
過去,像這樣的疫病流行,只要爆發,哪次不是幾千上萬的死?
當然,能做到這一點。
除了有藥外,可能更多的,還是賈種民領銜的街道司,在汴京城的公共衛生上,成績斐然!
街道司,靠著向汴京商戶和豪宅的主人,收取各種物業費、衛生費,然後僱了幾千的老人、婦女。
每個月給他們發兩貫錢,並管一頓午飯,讓他們去打掃街道衛生、清理糞便以及各種生活垃圾。
這使得汴京城的衛生情況,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街道上,再也沒有各種牲畜糞便堆積的情況,各廂坊的水渠裡,也再也見不到,蚊蠅亂飛,惡臭無比的事情。
此外,可能也有元豐八年的旱災以後,苗授率領三衙禁軍,在汴京城裡,大量鑿井的緣故——苗授帶著的鑿井隊伍,在兩年中,鑿了上千口水井。
雖然,其中大部分的水井,被這些傢伙,拿來當成了營生,做成了長期買賣。
這使得坊間閒漢們在‘三班吃香,群牧吃糞’的俗語後面,又加了一句‘三衙吃水’。
可現代的實踐已經證明,乾淨的飲水,對居民的健康,至關重要!
除了這些舉措外。
趙煦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在去年下半年下令,要求太醫院,定期給在京京朝官以上的官員的孩子也做體檢。
當然,這些人就不可能像趙煦以及大臣們接受的體檢這麼詳細。
只是簡單的測量身體、體重,檢查呼吸、心跳、脈搏等基本情況而已。
而且,也都只是當成了資料。
可這依然是救了無數孩子的命。
在中古,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勝過一切靈丹妙藥。
這也同樣是,很多中低層的大臣們,對趙煦無比擁戴的原因之一。
自實行這個政策以來,在京官員的孩子的夭折率,大大降低。
古人拉攏人心,不過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而趙煦是直接派人,定期給官員的孩子體檢。
這是什麼?
天恩浩蕩啊!
等於所有人,都欠趙煦一個救子/救孫的恩情——天子遣醫問診,治病於未病。
於是,汴京城中有大量的官員,儘管連趙煦的面都沒有見過。
卻對趙煦感恩戴德,忠心不已。
因為,在他們心中,趙煦已對他們施恩了。
而且是大恩!
儘管,趙煦的本意,只是想要統計資料,出發點,是為了自己的小命。
可這些政策,卻在無形中,為他積累了,數之不盡的名望,收攏了數不清的民心、官心。
這也是慶壽宮,再不能御殿聽政的原因。
從上到下,有著數不清的人,不想也不願慶壽宮的老太太出來討人嫌了。
他們只想著,趙煦快快親政!
因為,在這些人的心裡面,有著這樣一個邏輯——官家現在還未親政,我等就已受恩如此!
官家若是親政了,大傢伙的好日子,豈不是馬上就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