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便到秋天了,白露已過,秋風開始吹拂汴京城。
不過兩三天,汴京城的氣溫,就下降了七八度。
趙煦身上穿著的常服,也從輕便透氣的夏衣,換成了厚一些的秋衣。
衣服的顏色從白色,變成了褚黃。
今天是例行的體檢日。
所以,向太后下詔輟朝一日,專門留在保慈宮中,守著錢乙體檢。
在經過了一系列的身體檢查——測量身高、稱量體重、聽診心跳次數、脈搏等專案,並將相關資料一一記錄到一個專門的小冊子上後。
錢乙便拿著歷次體檢,記錄下來的身高、體重、呼吸頻率、脈搏、三餐用量對比起來。
“如何?”向太后緊張的問道。
錢乙在仔細的對照之後,就拜道:“奏知娘娘,官家龍體,比之上次,又好了一些。”
“不止身高,又長了一寸,體重也增加了兩斤……”
“尤為可喜的是,官家的呼吸頻率、心跳次數、脈搏,在熟藥所所統計的汴京同年男子中,也達到了中上水平!”
“可見,官家舊疾應是無大礙了!”
向太后聽完,頓時歡喜起來。
趙煦也是極為高興的握了一下拳頭,心道:“總算不枉我這三年來的每日堅持鍛鍊以及不惜代價的推動大宋的醫學事業發展了!”
趙煦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在即位後,就命錢乙,效仿現代醫學的病例制度,為他自己的身體健康、用藥等情況,建檔立冊。
其後,為了拉攏人心,又將這個制度,普及到了在京待制以上大臣。
這個政策,效果奇佳。
許多大臣的身體健康,都得到了改善。
崔臺符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本來,按照趙煦上上輩子的軌跡,他此時應該已經病重難治了。
但入京後,在太醫院的太醫們的精心調理下,加上律學事情不多,讓他得以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於是至今都是活蹦亂跳。
除了定期體檢和對身體情況建檔立冊外。
趙煦做的最大的一個事情就是,藉著已有的福田院以及熟藥所這兩個福利機構,以南征歸來的實習軍醫們為基礎,在汴京城開設了大量的熟藥所。
這些熟藥所向底層的汴京百姓,提供最基本的醫藥供給。
大量的廉價熟藥製劑,被推向市場。
雖然說,趙煦的本意,是因為擔心瘟疫在京城中流行,進而影響到他自己的小命。
但,這依然讓汴京人受益無窮。
這也是趙煦在坊間,名聲特別好的緣故之一。
那些定期到福田院義診的實習軍醫,那些熟藥所內,坐診的太醫官,以及,一包最低十幾錢,貴不過百來錢的,各種風寒熟藥藥丸,即使是最底層的汴京百姓,也能買得起。
雖然這些熟藥,主要都是些治風寒感冒的成藥。
療效也是不一。
可勝在廉價易得啊!
譬如今年夏天,汴京城爆發了一場流行性的風寒感冒。
但,最終,死亡的病例不過數百人。
且多以老弱為主,青壯年幾乎無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