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去年,這些棉莊就給他們帶來了十幾萬貫的收入。
今年,隨著棉田的增加和種植技術進步帶來的產量增加。
收入少說要要翻一倍!
如此恐怖的利益,不止讓熙河上下,無論漢蕃、文武,都變得親如一家。
更讓向、高、趙三家,變得無比親密。
彼此之間,都已經有了姻親關係。
當然,他們也不敢直接聯姻。
只能打擦邊球,安排近支族人聯姻。
這樣也算是親戚,但也不會碰到朝廷的禁忌。
不止如此,他們三家,還和其他熙河路的地頭蛇之間,形成了姻親。
比如說向宗回有個侄女,便和秦州的趙醇忠家的小兒子定了婚約。
也比方說,在高公紀安排下,高遵裕之子高士充會在明年續絃種古之女。
一個強大的,有戰鬥力的利益集團,已在熙河路形成。
這個集團,不分漢蕃,也沒有文武之別。
集團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了一起。
這個目標就是種棉花!
誰要攔著他們種棉花,他們就會弄死誰!
三人說話間,龐大的隊伍,就已經抵達了,位於新鄭門外的禁軍軍營。
在軍營前,朝廷派來迎接他們的使者,已經在等待了。
遠遠的,三人都看到了,持著詔書,穿著紫色公服的內臣身影。
而在那內臣身後,是一輛又一輛,滿載著財帛的太平車。
自晚唐以來的傳統就是——無論大軍開拔,還是凱旋/回朝,都是要發賞的。
不發賞,士氣就會直接崩掉!
甚至可能鬧出兵變來——朝廷不給大軍發賞,大軍就會用刀子自己去取賞!
這一點,哪怕到了今天也是一樣。
譬如元豐八年,新君登基的時候,大賞天下諸軍,結果德州的地方官,不知道腦子是怎麼想的,居然剋扣了朝廷給大頭兵們的賞賜。
然後……
然後就兵變了!
幾百名鬧餉的大頭兵,直接打進了州衙。
你不給是吧?
爺爺我自來取!
德州州衙上下,看到大頭兵們來勢洶洶,一個個嚇得兩股瑟瑟,知州直接跑路,也是虧得德州通判是個能任事的,在聽說了兵變後,臨危不亂,坐在大堂,直面鬧餉計程車卒,直接震懾住了他們。
然後命人開啟府庫,發下了被剋扣的賞賜,大頭兵們這才滿意而去。
世風如此,自然的,這次熙河諸將回朝述職/覲見。
朝廷也是下了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