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遼人雖然沒了歲幣,邊境上的官方榷市貿易量直接腰斬再腰斬,打成了骨折。
可,兩國民間的交易量,卻不會受到影響。
甚至可能還因為,兩國關係走近,而增加貿易量。
只是,這榷市貿易,大都是以物易物,很難算出準確的交易規模。
可怎麼保守,一年下來兩三百萬貫還是有的。
“遼主在高麗,如今進展如何?”趙煦問道。
“回陛下,依遼使所言,如今遼主頓兵高麗,兵圍高麗王都,隨時都可陷其王都……”
“而遼人之所以,不急於攻克高麗王都,是其太師、高麗行營都總管耶律迪烈之議……”
“據說迪烈曾向遼主進言:開城向南,道路難行,大軍難以展開,且我軍勞師遠征,補給難繼……不若以開城為餌,誘高麗軍來救,在開城之下,蠶食高麗血肉,使王氏諸軍喪膽,不敢與我再戰……”
“如此一來,開城之後,高麗南土諸郡可傳檄而定!”
趙煦聽完,微微籲出一口氣來。
因為,耶律迪烈的這個戰略,與他上上輩子,和章惇、章楶等宰執將帥們,商議出來的滅西夏戰略,幾乎是相同的。
平夏城戰役後,趙煦和他的臣子們,就已經決定,繼續築壘,消耗西夏。
這是充分吸取、提煉了熙寧、元豐以來的宋夏戰爭教訓後採取的措施。
不再做夢幻想,可以速通西夏。
而是,打定了主意,依靠築壘,逼迫西夏主力從其老巢過來,與宋軍消耗。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宋依託堅城要塞,與西夏對耗。
即使西夏人,能贏下每一次的戰役勝利。
但只要他們無法攻入大宋腹地,依靠劫掠人口、財富來補充他們的損失,那他們終將失血而死。
更何況,西夏人在當時,別說攻擊大宋堅城了。
即使野戰,也被宋軍壓著打。
所以,西夏必亡!
耶律迪烈,為遼人設計的這個戰略,也是如此。
留著開京城,不急著攻陷,甚至不時留出一個口子,讓開京可以得到高麗南方其他地區的補給和援軍。
這等於是在割開高麗的血管,讓其緩慢失血。
除非高麗人,能夠在野戰中,擊破遼軍主力,解除開京之圍。
不然的話,等待他們的,就只有失血而死的結果。
“看來,遼人也是充分吸取了之前三次,征討高麗,先勝後敗的教訓啊!”趙煦在心中感慨著。
在這次戰爭之前,遼人曾三次發兵征討高麗。
其中第二次討高麗,就曾攻佔開京,焚燬高麗宗廟、宮殿。
但因為勞師遠征,諸軍疲憊,加上戰事拖延日久,高麗的冬天又過於寒冷,以及後院起火,各方掣肘,不得不撤軍。
至於第三次……
更是鬧得灰頭土臉,損兵折將,大傷威風。
所以,這一次,遼人選擇對開京圍而不打,持續消耗,在戰略上來看,是很正確的。
但,這個正確的前提是——他們能有足夠的物資,賞賜諸軍,安撫收買渤海、女真諸部。
考慮到之前,遼主已將曷懶甸地區,賜給了所謂的海東女真。
女真的問題,他們應該是解決了。
加上耶律洪基,這次對高麗地方豪族進行了有效的招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