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的變化,自然是瞞不過人的。
不止是在京的大臣們,那些從地方入京的文武官員,也都為汴京城的吏治清明與有司辦事的效率而驚歎。
自然而然的,在朝野輿論中,對公考模式的讚譽與推崇也就越來越多。
而當朝官家,從未掩飾過自己對這一他所發明和創造的‘公考’制度的讚許。
這一次,鄢陵縣的案子一出現在汴京新報上,很多人就都意識到了,這或許就是官家,想要藉機將公考制度推行到整個開封府的契機!
所以,張方平能想到這個一點也不叫馮京意外。
“如今,老夫想要壓張安道一頭,就必須提出一個官家想做,但又不好親自說出口的政策……”
公考制度,官家是肯定要推的。
馮京看著自己身前的少年官家的面容,大腦全力開動起來。
他微微扭頭,就看到了張方平那張老臉上露出來的叫他厭增的得意之色。
“吾可不像汝!”馮京在心中說道。
雖然,他和張方平的出身很相似——都是從寒門家庭中走出來的。
他十七歲時便因為喪父而家道中落,還欠下了許多債務,一度拮据到連房租都付不起,還被人當成老賴告到官府,幾乎陷入囹圄。
張安平少年時,也是一般,據說連書和紙都買不起。
用的是別人寫過的紙,讀的也都是借來的書。
但,他和張方平又不同。
張方平的寒苦日子沒過幾天,就已終結。
因為他是應天府人!
而應天府,是大宋重臣們出知之地。
所以,他很快就被人看上了。
先後兩任知應天府宋綬、蔡奇,都很喜歡他,將之當成子侄一樣看待。
所以,自那以後,張方平的人生軌跡就完全變了。
馮京則不一樣!
他在三元及第之前,在被富弼青眼相中之前,一直是個窮措大。
他餓過肚子,被人追過債,甚至幾次差點下獄。
回憶著這些往事,馮京看向張方平的神色變了。
鬥志在他胸膛洶洶升騰而起。
“張安道,汝可曾嘗過,飢餓難耐,不得與人偷狗果腹的滋味嗎?”
“張安道,汝可知,連房租都拿不出,被人告到縣衙,幾乎下獄問罪的味道嗎?”
“汝沒有!”
張方平十幾歲就因為聰穎,而被宋綬看中、資助。
所以,張方平寫不出‘韓信棲遲項羽窮,手提長劍喝秋風。吁嗟天下蒼生眼,不識男兒未濟中!’的窘迫。
所以,張方平也不可能有在縣衙大堂上,眾目睽睽之下,信步吟出《偷狗賦》的急智。
就算有,張方平也拉不下那個臉面!
他太端著了!
太清高了!
可他馮京馮當世,卻是從汙泥裡爬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