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這也是禮記最重要的篇章《大學》一篇之中最重要的一段。
直接引出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聖人大道。
禮記原文直接說: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為國人交,止於信。
於是,進而引出君子有大道,在大道在忠信,生財亦有大道,大道在義利。
但對趙煦來說,所有的這一切,整篇禮記大學篇,都可以被濃縮成一句話。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為了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朕將抱著朕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大無畏精神!勇敢的無所不用其極的只為了增長財富,振興國家。
即使為之點燃世界的戰火,讓千百萬人殞命,也在所不惜。
因為這是聖人教的。
特意在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大道理前點名的。
至於你要說,聖人的本意不是如此。
那麼請問,當今之世,誰能知曉聖人本意?
當今大宋天下計程車林,早就不是漢唐時代的‘六經注我’了。
那個時代的人們,才需要去學那些大學閥的經義註疏,只有學習了大學閥們的經義註疏,才能踐行聖人道義和自身抱負。
現在的大宋,已經進入了被現代人稱為‘我注六經’的時代。
個人可以直接和聖人跨越時空進行交流。
用我的思想,來讓聖人大道再次偉大。
所以,這是一個沒有絕對權威的時代,是一個所有人都可以解釋聖人的時代。
所以,蘇軾可以堂而皇之的科舉考場上,瞎編胡造出一篇《論刑賞之忠厚》。
所以,王安石可以堂而皇之的建立荊公新學,將孔孟的文章,用來給新法背書。
和尚摸得,貧道也摸得,朕當然也摸得。
所以,趙煦微笑著抬起手:“朕自當與卿等及天下約法!”
所有人的腦瓜子,再次嗡嗡嗡的響起來。
約法?!
每個人的第一反應,並不是漢高祖劉邦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的故事。
因為,漢高祖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的時候,他還只是漢王。
約法的物件,也只是百姓,而非大臣。
那麼,誰在身為天子時,與大臣約法,天下約法?
向上追溯!
三墳五典的時代,那遙遠的三代時期。
盤庚遷都,與群臣,與百姓立約——那個時候,稱為誓。
幾乎每個人,都能想起這個事情。
因為這是刻在士大夫們記憶深處的思想鋼印。
盤庚許下宏大的願景,召集大臣,訓誡他們,也鞭策他們。
他召集百姓,說明遷都的理由,許下美好的未來。
於是,商代的先民,追隨盤庚,遷都於殷,讓商室基業再次振興。
對士大夫們來說,殷商能王天下八百年,功勞泰半在盤庚。
於是,人人屏息凝神,豎起耳朵,恭敬的聽著面前這個少年天子對他們許下宏偉的藍圖。
“朕將與卿等,為汴京更始而同心協力,以十年為期,將汴京今日諸般弊端,一一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