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現在御史臺全是新黨,讓她們也多少有些不舒服,摻點沙子進去,似乎是個好主意!
太皇太后便問道:“學士可有君子人物舉薦?”
呂公著悄悄的趁著這個機會,瞥了一眼那位端坐在御座上的少主。
沒有發現這位少主有要說話、表態的跡象。
這讓他鬆了一口氣,但內心依舊是忐忑的。
只能試探著奏道:“天下正人君子,老臣以為莫如鄭俠!”
兩宮聽著,都是欣慰的點點頭,正要贊同。
就聽著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來:“鄭俠不可!”
呂公著連忙持芴謝罪:“臣斗膽……”
兩宮則不由得問道:“為何?”
趙煦道:“回稟太母、母后,朕曾在福寧殿裡見過父皇批示:鄭俠過於剛正,不可用為大臣,用則易損也!”
兩宮若有所思。
太皇太后問道:“官家是在那一封奏疏上看到的?”
“回太母,是元豐七年六月答觀文殿學士孫固奏疏……”
孫固是元老,如今人就在京城。
最重要的是,這種事情只要一查存檔就知道。
於是,殿中寂靜。
呂公著更是深深的籲出一口氣。
他現在很想知道,大行皇帝到底在福寧殿給少主留下了多少份奏疏、手書?
有沒有他的?
好在,呂公著不是司馬光,若是司馬光在這裡,這個時候他肯定會覺得是大行皇帝錯了。
然後就會和趙煦爭論起來。
呂公著很聰明的,他立刻拜道:“老臣失言……乞陛下治罪!”
趙煦連忙說道:“無妨!”
“朕雖不知這鄭俠何人?也不知其為人……”
“但其能為父皇贊剛正,也為學士推崇君子……”
“用為言官,或許不妥……但教書育人,或可為天下師表……”
“太母、母后……不如招其入京,為太學博士?”
帷幕後的兩宮互相看了一眼,太皇太后道:“官家所言甚合老身之意!”
向太后也道:“娘娘說的是!“
對她們而言,鄭俠她們確實有些好感,但也別指望她們對一個連見都沒有見過的陌生人有太多濾鏡。
特別是經歷司馬光的事情後,兩宮對這種剛正的人,已經有新的看法——剛正?那不就是犟驢嗎?
想想司馬光,她們自然覺得這種放到太學,去教書育人是合適的。
呂公著見此,立刻就變了臉,當即拜賀:“陛下聖明,兩宮慈聖,老臣拜服!”
他原也沒有真的要推薦鄭俠。
只是拿鄭俠試探試探,一試他就明白了底線在那裡——別選大行皇帝不喜歡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