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聲中流露著前所未有的暢快。
寇季笑著笑著就想起了辛棄疾,那個下馬揮毫千篇,上馬馬踏連營的人。
那一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充滿了心酸。
寇季還想起了陸游,陸游的那一首《示兒》讓人肝腸寸斷。
那一詞一詩,恐怕再也沒機會面世了。
他若是能活得長久一些,一定會在兩個小傢伙前來拜見他的時候,幽幽的告訴他們一句。
我大宋,無敵。
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
“放軍中的將士歸鄉,既然已經刻不容緩。那就依照此前定下的軍制施行吧。不過儘可能的詢問一下將士們,看看他們有沒有移居邊陲的心思。
若是有,大力支援。
若是沒有,那就妥善安置好他們回鄉以後的生活。
莫要讓他們生事,也不許有人欺辱他們。
至於錢財上的照顧,就算了。
他們一個個能活到服役結束的年紀,錢財恐怕都從戰場上撈足了。
一些有官有爵的,可以就近安置在地方上的軍務衙門。
彌補一下地方軍務衙門戰鬥力缺失的弊端。
地方兵馬消減的問題,不能著急,更不能大張旗鼓的去做,容易生變。
雖說朝廷養一群閒人,會徒增耗費,但朝廷耗費得起。
如今的朝廷不缺那三瓜兩棗。
所以消減改為調任。
抽調地方上一成的兵馬,調往邊陲充任守卒,亦或者農墾兵。
願意去的,保留軍籍,給予優待。
不願意去的,以不從軍令,開革出去,並且焚燬其從軍期間的一切卷宗。
大宋軍制最後一條,他們不用遵守。
地方上的兵馬最好用五年時間裁撤,裁撤到五成即可。
雖說還有兩成閒人。
但做事不能做絕,必須留有餘地。”
寇季思量再三,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趙禎補充道:“不願意去邊陲述職,只想待在中原腹地享福的,朕也用不著他們。他們被開革以後,以後就不用再錄用了。
朕對不願意為朕赴死的人沒多少信心。
錄用他們,朕後背發涼。”
歐陽修、范仲淹和楊文廣對視了一眼。
歐陽修和范仲淹神色有些凝重。
范仲淹遲疑著道:“官家,會不會牽連其家人。”
趙禎搖頭,“他們只是不願意為朕赴死,又不是不願意為朕所用,也不是不忠,朕怎麼可能牽連其家人?
此事止步於他們本人,不做牽連,更不立明文。
當成一個隱性的規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