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家用性命幫大宋拼出了一個偌大的疆土,得了功勳,也得了無數賞賜,自然該回鄉歇息了。
甚至一些得了官、得了爵的將士,也有歸隱鄉間之念。
有些人打仗,圖的是馬上封侯。
有些人打仗,是為了發財。
有些人打仗,是迫不得已。
還有一些高尚的人,去戰場上搏命,純粹是為了家國天下。
家興、國安、天下平的時候,人家自然要抽身而去。
如此忠勇、義士,在外邦十分罕見。
但是在華夏卻數不勝數。
若不是朝廷新律規定,但凡是身具官爵的,不得擅離職守,負責殺無赦。
恐怕人家早就掛印而去了。
寇季也算是在領過兵的人,知道將士們都是什麼德行。
所以他也知道此事不可阻擋。
將士們可以為了安邦定國上陣殺敵,也可以為了卸甲歸田跟朝廷鬧一場。
都是對大宋有功的人,沒必要將他們強留在營中,徒增事端。
寇季盯著楊文廣道:“你是想告訴我和官家,那些禁軍中的悍卒歸鄉以後,可以隱於民中,幫朝廷穩固地方,坐鎮地方。”
楊文廣鄭重的點頭道:“大宋軍制最後一條:凡我軍中子弟,無論身處何地,無論年紀多寡,凡有戰,召必回。
此軍制也是我大宋唯一一條一直不曾撤回的軍令,還是由您親筆書寫,也是您卸任樞密使的時候親自下的令。
所以下官以為,將士們迴歸地方以後,只要朝廷需要,一紙令下,紛紛景從。
待到數十年後,一紙令下,數百萬虎賁披甲上陣,何人敢和我大宋為敵?”
楊文廣的話,說到最後的時候慷慨激揚。
聽的在場的幾個人熱血沸騰。
數十年以後,當所有的外敵都覺得大宋溫文儒雅,很好欺負的時候。
大宋朝廷一聲令下,民間男丁紛紛放下農具、生意,披甲上陣,頃刻間便是數百萬大軍出現。
那場面,足以嚇死一切覬覦大宋的敵人。
那時候,能戰勝大宋的,只有大宋。
寇季深吸了一口氣,壓了壓心頭的熱血,笑著道:“當初之所以定下服役的年限,其一是為了避免滿營白髮兵的慘劇發生,其二就是為了藏兵於民。
藏兵於民的好處就是我大宋不用養太多兵馬,卻能保證我大宋遇到強敵的時候,永遠也不缺兵馬用。
當然了,我也有一些私心。
我想讓溫文儒雅的大宋,多一絲彪悍的氣息。
我想讓大宋之外所有人都知道,我宋人,不僅能吟詩作賦,亦能馬踏連營。”
趙禎等人聽到寇季此話,跟著笑了。
楊文廣邊笑邊道:“馬踏連營恐怕有些難了。狄青、王凱、杜伊、楊義等人每次上書朝廷,都會提到,他們夜夜驚醒,拔劍四顧,卻看不到一個敵人,總是覺得悵然若失,害怕長此以往,荒廢了一身武藝。
我在回覆他們公文的時候,就告訴他們,沒敵人打,那就狠狠的操練手下的將士。
萬一碰到個馬賊或者悍匪,也能一展身手。”
楊文廣此話落地,眾人笑的更大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