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宋西境和東境的戰事如此緊張,兩邊的兵馬加起來,數量超過了百萬,但仍然顯得不夠用。
在如此情況下,寇季依然沒有調動北方的鎮北軍。
就足以說明,寇季一直防著遼皇耶律隆緒派遣兵馬偷襲我大宋北境。
此外,鎮南鎮東兩支禁軍,雖然仍舊沒有滿額,但他們操練了有些念頭了,若是從海上坐著戰船,加入到我大宋對遼國的戰事當中的話,對戰事也有一定的幫助。
可寇季依然沒有調遣鎮南鎮東兩支兵馬。
他留下了鎮南鎮東兩支兵馬,必然也是防著有其他邦國趁機佔我大宋便宜。
估計也有防著遼國突然拿出一支水軍,突襲我大宋的心思。
所以,寇季謀事,一直謀劃的很全面。
他敢將鎮北軍一支禁軍安放在我大宋北境,他就相信鎮北軍能防住遼皇耶律隆緒派去偷襲的兵馬。
此外,官家也應該相信楊文廣。
兵法謀略一道,楊文廣稱不上是絕佳。
但是論忠勇,楊文廣在我大宋,絕對算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他能不能守住我大宋北境臣不敢斷言。
但是遼皇耶律隆緒的兵馬若是想要南侵,最先要做的就是踩過他的屍骸。
他不死,遼兵休想踏入我大宋一部。”
趙禎聽完了曹瑋一席話,陷入到了沉思當中。
曹瑋略微感嘆了一聲,道:“說起來,楊文廣也有成為絕佳將帥的潛質,只是沒生對時候。楊家最精通兵法謀略的應該是他的祖父楊老將軍,還有他的叔父楊延玉。
可惜他的祖父和他的叔父死得早,他沒能得到他祖父和叔父親自傳授兵法。
他爹在兵法謀略方面,也算不錯。
只可惜並沒有領悟透徹其中的奧妙。
所以根本教不了楊文廣什麼精髓。
再加上他爹死的早。
他要撐起一個家,大部分時間都忙在了人情世故上,沒那麼多時間精研兵書。
時間一長,自然是耽誤了。
如今他才正兒八經的撿起了兵書不久,想要領悟出其中的精髓,恐怕還得二三十年才成。
他是一個戰場上的悍將,每逢敵至,必然衝鋒在前,能不能活到二三十年後,都不好說。”
趙禎聽到了曹瑋開始講述起了大宋武將們的優劣,便放棄了沉思,仔細的聽了起來。
聽完了曹瑋講述楊文廣以後,趙禎忍不住問道:“曹愛卿是何時領悟到兵法中的精髓的?”
曹瑋苦笑了一聲,“臣也是四十多歲以後才領悟到了一點點的精髓。到了文昌學館,靜下心以後,才領悟透徹。”
趙禎疑問道:“難道就沒人能在三十歲之前,領悟出兵法中的精髓?”
曹瑋搖頭道:“有!”
趙禎立馬問道:“誰?!”
曹瑋一個個細數道:“白起、王賁、韓信、霍去病……”
曹瑋細數的人,除了白起,剩下的都是少年成名的大將軍。
白起成名的時候,年齡確實不小了。
曹瑋將其列入其中,存粹是因為白起的出身的緣故。
白起是草根出身,因為商鞅變法的緣故,才走上了歷史舞臺。
他的出身決定了,他想請名師教導他學習兵法,根本不可能。
因為先秦時期,知識的價值是很高昂的。
可以學習知識,學習兵法謀略的,幾乎都是大族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