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從官急忙道:“我怎麼不知道?”
親隨笑道:“訊息是昨天晚傳回來的。昨天晚上你在給壽王殿下和少爺安排住處。”
親從官聞言,趕忙又問,“到底是什麼情況,仔細說說。”
親隨咧嘴笑道:“狄將軍昨日中午打到了鴨綠江邊上。敵軍湧進了高麗,高麗人在高麗城牆上迎擊,打退了敵軍。
敵軍退回了鴨綠江,又被狄將軍狠狠奏了一頓。
如今狄將軍面對的敵人,基本上可以說已經盡數殲滅。
現在,狄將軍軍中的將士,正在處理戰場上的屍骸,以及給那些俘虜們除蝨呢。”
中原有長城,高麗也有長城。
中原的長城始於秦朝,高麗的長城始於宋朝。
中原的長城有萬里之遙,高麗的長城卻只有千里。
中原的長城高達雄壯,高麗的長城就顯得低矮了一些。
中原的長城是為了抵禦蠻夷,高麗的長城是為了抵禦遼人。
遼人在稱霸期間,沒少攻打高麗。
曾經一度殺到了高麗的都城開城。
高麗人只能透過不斷的騷擾、打游擊,才能逼退遼人。
但遼人一直去高麗劫掠,高麗人也受不了,所以就修築了長城。
目的就是為了抵禦遼人。
只是即便如此,高麗人還是被遼人按在地上摩擦。
高麗人和遼人的恩怨,親從官可沒心情去管。
親從官在聽說狄青部的戰事已經結束了以後,心裡鬆了一口氣。
狄青既然已經打到了鴨綠江邊上了,那確實沒仗打了。
他想繼續打仗,要麼就是進入高麗,要麼就是去長白山晃盪。
提到長白山,就不得不提一下長白山曾用名,長白山在春秋戰國時期,被稱之為‘不鹹山’,北魏時期稱之為‘太白’,隋唐時期稱之為‘白山’、‘太白山’。
長白山的稱為,是遼國推行漢化以後,依照漢化的譯音定下的。
長白山裡,如今只有一些山間野人,和一些避世的小部族盤踞。
狄青率軍進入到長白山,跟用大炮轟蚊子沒什麼區別。
而且在大戰迭起的情況下,帶著大軍去長白山裡欺負野人,也沒什麼意思。
狄青在不進攻高麗的情況下,想要找仗打,就只能退出開城,北上去找朱能和種世衡二人會師,一起去攻打東海女直。
問題是朱能和種世衡如今看對方都覺得討厭,又如何能容忍狄青上去爭功?
狄青雖然喜功,也喜歡打仗,但他是一個不喜歡跟同僚爭鬥的人。
所以只要朱能和種世衡不主動邀請,狄青絕對不會北上。
所以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狄青很有可能會閒在鴨綠江邊。
他軍中既然沒有戰事,那他軍中也就不會有危險。
誠如親隨所言,給俘虜們除蝨,確實是一個又髒又累的活兒。
寇天賜和趙潤幹這種活兒,雖然會不適應,但不會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