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聞言,沉默不語。
寇季坦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人之常情。”
范仲淹依舊沉默不語。
寇季失笑道:“你總不能覺得窮人肯聽話肯吃苦,就一直讓人窮下去吧?”
范仲淹終於開口了,“學生不是那個意思。”
寇季笑道:“你覺得此事難以接受,我倒是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因為曾經一貧如洗的瑞安鎮百姓,終於富起來了。
我不用再擔心他們會餓死。
朝廷也不用在擔心他們會餓死。
更不用擔心他們走投無路的時候,會作亂,會造反。
如今離開了紡織作坊,瑞安鎮的百姓依舊能富裕。
那我們就將紡織作坊遷移到其他地方,讓其他地方的人也藉著紡織作坊富起來。
等到其他地方的人不需要紡織作坊的時候,我們再前往別處。
每遷移一次紡織作坊,就能造福一批人。
對我們這些當官的而言,這是一件十分值得高興的事情。”
范仲淹嘆了一口氣道:“學生只是覺得,百姓們富了可以,但不能為了爭名逐利,失去仁義。”
寇季搖頭笑道:“你又胡說了。生意場上的事情,那有什麼仁義可言。紡織作坊一直在盈利,所以你覺得百姓們離開了紡織作坊,失去了仁義。
可你有沒有想過,紡織作坊若是不賺錢,甚至不斷的往進賠錢。
百姓們若是為了守著仁義,一直逗留在紡織作坊不肯走。
那得是多悲哀的一件事?”
寇季說到此處,指了指自己,“紡織作坊若是倒了,於我而言,不過是少了一份收入而已。沒了這份收入,我也餓不死。
可百姓們若是為了仁義守著紡織作坊,紡織作坊一旦倒了。
那他們很有可能就會回到以前,繼續一貧如洗的過活,繼續餓肚子。
你要記住,人只有在吃飽了以後,才會講仁義。
若是吃不飽,要仁義有個屁用。”
范仲淹愕然的看向寇季。
寇季淡淡的道:“你別看我現在坐在這裡跟你侃侃而談,談論仁義道德。在華州的時候,家中沒有米糧,為了一口吃的,我能光著屁股在一眾洗衣服的婦人們面前,跳到水裡去摸魚。
我也能冒著被人扭送到官府的風險,跑到街道上去騙人。”
范仲淹深吸了一口氣,對寇季深深一禮,“學生受教了。”
寇季點點頭道:“去了陝西府,好好幹,別丟我的臉。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是跟監察使、鎮府將軍起了衝突,就來信給我。
你先生我雖然人微言輕,但是關鍵時候幫你說那麼一兩句話,還是很管用的。”
范仲淹聽到此話,認真的看向了寇季。
“先生,您是不是謙遜過頭了?”
寇季笑罵道:“滾蛋!”
范仲淹哈哈一笑。
隨後,范仲淹陪著寇季又聊了一些閒事,然後離開了寇府,背上了行囊,坐上了馬車,離開了汴京城。
寇季在范仲淹走了以後,稍微給趙禎提了那麼一點點建議。
然後韓琦、歐陽修、文彥博幾個人,便成了陝西府治下十州的知州。
在范仲淹等人調任陝西府以後,在朝廷路改府的開始試著推行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