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承蒙官家和先生厚愛,此去陝西府,一定會引領著陝西府的百姓發家致富。
學生不才,但也在河西跟著先生學習了許多牧民之道。
有先生教授的牧民之道,學生一定能夠讓陝西府的百姓富起來。”
寇季笑道:“將紡織作坊搬到長安去,有照顧你的意思,但更多的是為了紡織作坊的發展。”
范仲淹狐疑的看著寇季。
寇季坦言道:“當初初建瑞安鎮的時候,瑞安鎮上的百姓,一個個窮的叮噹響。所以她們做事十分認真,幹活十分賣力。
紡織出的布料,遠比其他地方的布料要好不少。
可近些年,她們做工沒有以前賣力了,紡織出的布料也出了瑕疵。
已經漸漸的影響到了紡織作坊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信譽。
所以為了紡織作坊的以後,必須得給它換一個地方了。”
范仲淹臉色一變,眉頭皺成了一團,沉聲道:“她們……忘恩負義?!”
寇季失笑道:“胡說八道!她們始終記得我的恩情,也始終記得朝廷的恩情。”
范仲淹沉聲道:“她們既然沒有忘恩負義,紡織作坊紡織出的布料為何會出現瑕疵。”
寇季嘆了一口氣,道:“因為她們現在有錢了,做事就沒有以前那麼認真了。”
瑞安鎮上的百姓,以前是一群災民,一個個窮的叮噹響,為了討一口飯吃,什麼都能做,什麼都會認真做。
可如今不同了。
隨著寇準在瑞安鎮上創立了文昌學館,吸引了大批家有薄財的讀書人的家人移居到了瑞安鎮。
瑞安鎮藉著跟這些人做買賣、出售、出租屋舍,漸漸的富了起來。
再加上寇季幾次出征,都帶著瑞安鎮上的青壯。
他們跟著寇季撈了不少軍功,也撈了不少浮財,所以更加富裕。
外加上鍛鋼作坊不斷升級,作坊內的勞力們的報酬不斷的提升,使得他們更富。
瑞安鎮上富裕的人多了,人心也就變了。
男子們幾乎都想著進鍛鋼作坊,或者去戰場上搏一個富貴。
女子們都想出去做生意,想多賺一點貼補家用。
所以女子們在下了工以後,一個個都幹起了兼職。
不是挑著擔子在汴京城內叫賣各種零碎的東西,就是在汴京城外、或者瑞安鎮上擺上一個小攤,給過往的商客提供吃食。
一些女子們做生意賺的多了,乾脆就離開了紡織作坊,一門心思的做起了生意。
如此風氣下。
紡織作坊內的女工,不斷的在銳減。
女工紡織出的布料質量,也不斷的在下降。
如今,一心一意為紡織作坊出力的女工,已經是極少一部分人了。
有鑑於此。
寇季才生出了將紡織作坊遷移到其他地方的心思。
寇季之所以敢將如此龐大的一個紡織作坊遷移到其他地方,就是因為除了汴京城紡織作坊,其他設在保州、雷州、西寧州三地的紡織作坊。
紡織出的布料產量和布料質量,一直在直線上升。
范仲淹不知道紡織作坊的內情,所以聽到了寇季的話以後,遲疑道:“百姓們有錢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寇季瞥了范仲淹一眼道:“一個倒夜香的,在倒夜香之餘,做起了其他生意,並且發現其他生意遠比倒夜香更有前途,你覺得他還會安安穩穩的倒夜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