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設立了府、州、縣三級兵馬以後,剩餘的兵馬,充入到各衙三班。
縣衙門三班衙役,人數定為三十人。
州衙門,人數定為九十。
府衙門,人數亦為九十。
補充完了三班衙役以後,剩餘的兵馬,發還原籍,退兵還農。”
呂夷簡等人,聽到此處,徹底反應不過來了,一個個眉頭皺在一起,腦子裡亂哄哄的,越想越亂。
寇季提出的提議,跟現有的兵制、官制有很大的衝突,非常大。
每一個衝突在他們腦海裡碰撞,都能形成一個巨大的火花,最終火花連成一片,變成了火海,將他們的腦袋燒成了一團漿糊。
“幫……幫老夫取筆墨過來……”
呂夷簡扛不住了,招呼身邊的宦官,幫他去取筆墨。
呂夷簡開了個頭,其他人也不再死撐,紛紛開口向宦官討要筆墨。
趙禎和寇季二人見此,對視了一眼,會心一笑。
寇季所說的這一切,都是他們兩個人和樞密院的那些官員一起商量出來的。
旨在,將所有的兵馬,都放在他們該放的地方。
以後七十一萬禁軍兵馬,除了守衛皇城,就是坐鎮邊陲,對外作戰。
除此以外,什麼也不幹。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屬於野戰軍。
必要的時候可以充當遠征軍。
各路設立的各軍,負責剿滅地方叛亂、剿滅地方土匪、鎮壓大的暴動、以及幫助各府、州、縣,處理一些兵事上他們難以處理的問題。
至於各府、各州、各縣的兵馬,主要是維護地方治安,幾乎就相當於是外編衙役。
有點類似於後世的武特。
衙役們自然不必多說。
依照常理,其實趙禎和寇季在革新兵制的時候,沒必要給各地衙門裡塞人進去,徒增一些錢財的消耗。
他們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為了為之後的改革做準備。
皇權不下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出在各級衙門裡的文武吏、以及三班衙役上面。
各級衙門裡的文武吏、以及三班衙役,大多都是地方富戶,或者地方豪強的子弟在充任。
他們不僅掌控了朝廷對下的言論,甚至還掌控了地方的管制。
一些不作為的官員到地方到任以後,基本上一直處在被他們架空的狀態。
趙禎和寇季這麼做,就是為了給裡面摻沙子。
固有的坐地虎,遇見了被分配到各地的過江龍,在利益分配方面,必然會產生衝突,雙方必然會鬥個你死我活。
被分配到地方的將士們,肯定不是那些地方豪強的對手。
所以在必要的時候,寇季和趙禎二人會暗中授意地方兵馬參與到其中。
總而言之。
隨著將士們被分配到地方充作衙役,一定會將大宋朝文治方面的水,徹底攪渾。
到時候寇季和趙禎二人做起事就方便多了。
更重要是,他們二人在背後支持者那些被分配到地方的將士,那些將士自然會替他們二人說話。
他們二人也算是在地方有了人。
地方上也不至於被那些豪強們徹底把控。
寇季和趙禎二人不止在對付皇親國戚和武勳的時候一環套著一環的謀劃,在改革兵制的時候,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