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此之後,其實事態的發展才真正進入到讓寧衛民醍醐灌頂,產生全新領悟的階段。
因為接下來發生的事兒,既在他的意料之中,也大大超出他的意料之外。
首先,果然如佐川所言。
由於失禮在先,阪和興業的北茂社長確實是不好意思讓寧衛民白白受無辜懷疑的。
所以在交涉結束後,這個傢伙不但露出了安心的笑容,主動伸手和寧衛民示好。
還饋贈給寧衛民一套價值不菲的西洋鎏金銀質餐具,作為變相道歉的禮物。
這套純銀餐具構思巧妙、工藝繁複。
錘揲、刻花、浮雕、鏤空、鑲嵌等多種工藝應用,是一套具有高超藝術性的器皿。
總共是二十六件,其中包括十副刀叉、湯勺、甜品叉和三隻調料瓶,光銀器的份量就得有好幾斤。
而且還是放在昂貴的鯊魚皮盒子裡。
寧衛民可是個識貨的人,他目測這套餐具至少得值個一萬美元。
於是這平白無故遭遇問詢的怨氣,隨之便散去了不少。
當然,以寧衛民處事之老練,他同樣也在禮物上有所準備,不至於落個“拿人家手短”的忌諱。
反正這次來東京帶來的華夏工藝品有的是,這時候他便吩咐佐川也按人頭拿了出來,做了惠而不費的回禮。
雖然不能做到完全等價交換,但因為華夏的工藝品在日本少見且稀缺,已經足夠阪和興業一方驚喜的了。
這一下行了,大家都有面子和收穫,氣氛更是大好。
就餐開始後,雙方也算找到了合適的話題,一點不顯尷尬。
談話內容則從華夏文化一直轉到了寧衛民來東京的目的和對東京的看法。
當得知寧衛民居然發明了可以減輕旅途負擔的新式旅行箱,並以此已經開辦了品牌公司和代理商社,打算以東京為基地,大力開拓亞洲市場後。
阪和興業一方的幾個人又不由得對寧衛民又多了幾分敬意和欽佩。
不為別的,就因為戰後出生的日本年輕人,已經沒有幾個人有獨立創業的勇氣了。
如今日本的年輕人都願意吃現成的。
以考上名牌大學,然後進入大企業工作為畢生宏願。
對比起來,寧衛民這樣敢想又敢幹的個人創業者,如今日本實在太缺少了,已經成了稀有人種。
但其實這才是有為青年的標準樣板。
尤其阪和興業的北茂社長,他不但思想上是老派人,而且還是個心直口快,最看重經濟頭腦的大阪人。
再加上他個人也是沒上過什麼學,全靠跑到東京打工白手起家的。
所以出於共情心理,他對寧衛民這樣獨自跑到東京來打拼,還真幹出了不小成績的年輕人,平生出許多莫名的好感。
更何況反過來,上輩子的時候,寧衛民在有關日本泡沫經濟的紀錄片中,還多次見到過北茂社長炒匯時意氣風發的樣子。
他非常清楚,在匯率上的投資行為就是這個傢伙最得意的事情。
於是便故意投其所好,引得話題往日本如今的經濟環境上轉向。
尤其他刻意討教的問題都有意去迎合了北茂的喜好,專搔在他的癢處。
那這樣一來,他們兩個還能聊得不投機嗎?
北茂社長就像找到了知己一樣,喋喋不休,興味盎然。
兩個人從《廣場協定》,大藏省所採取的政策,本幣升值,匯率走向,對外貿易,降息後果,一直討論到了日本經濟的未來走向。
就好像兩個投資高手再進行一場只有他們才能明白的金融博弈。
為此,這位北茂社長興之所至下,不但對寧衛民的拉桿旅行箱表示出了濃厚興趣。
提出打算為阪和興業經常出差的員工購入八十個,就算是給寧衛民捧捧場。
此外,還主動提出了一筆對雙方都有莫大好處的大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