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不是戚金想看到的,但是......他又必須去做到,他必須把叔父還有那麼多故去的戚家軍百戰老卒曾傾注一生鍛造的一支無敵之師親手豎立起一座碑銘。
將軍百戰死,死而無悔。
見自己若是猶豫,孩子更是不肯走,戚金便又為這個孩子的活命編織了一個理由:
“我必須同川軍還有戚家軍全體同袍一起戰死渾河南,這是身為軍人的使命,完成了使命,相信我也再沒有什麼遺憾的了。”
少年郎豎起耳朵聽著,戚金一臉正色道:
“娃娃,你要幫我轉一個口信給高使君,告訴他,他的恩情我記下了,因為戚金此生再無以相報。”
少年呆愣了片刻,到底也沒敢問戚將軍,到底誰是他口中的那個什麼高使君。
其實作者也沒有考證過戚金臨戰之前,口中所謂的高使君是何許人也。
大概猜測,戚金自張居正死後,戚繼光被打發到廣東,全體戚家軍將領幾乎都因他們最強大的支持者張居正的關係而遭受到了萬曆親政後的傾軋排擠。
戚金本人也從軍功累積的副總兵的任上被革職拿問。
直到十年後的第一次抗倭援朝,光有遼東邊軍有些不太夠,於是現上轎現扎耳朵眼兒的萬曆小娘子才將戚家軍眾將領們紛紛重新提拔起來。
萬里二十一年,戚金率三千戚家軍隨國朝頂級名將李如松遠征朝鮮。
四萬明軍向豐臣秀吉和宇喜多秀家指揮的十四萬日寇發起一次又一次進攻。
在攻破朝鮮王都高麗城的大戰中,戚金和戚家軍功居第一,大破日寇。
戰後的戚金卻是沒有得到晉升,只是從原任的遊擊將軍改為劉河的遊擊將軍。
朝鮮之戰又十年後,他才重新做回了二十年前自己被撤之前的副總兵的位置,不過這次的防區尤為關鍵,是鎮守南直隸江南副總兵。
也許戚金要感謝的這位高使君,便是在這次升遷的過程中力薦了他的伯樂吧。
畢竟有句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
而張居正和戚繼光相繼故去後,戚金以及戚家軍諸將在朝中便無依無靠,哪怕你們曾是天下第一強軍,那又如何?
只要朝中無人,照樣是功勞別人領,大戰你先死。
不過戚金會提到這位高使君,更多的,是為了給這個小孩子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看到那個少年一步三回頭的走了以後,戚金便是抽出戰刀,目光掃視屹立在周邊的戰士們,他對全體戚家軍以及童仲揆和陳策的本部人馬高喊著:
“為了戚家軍的榮耀,為了大明鐵軍三百年的軍魂,眾將士們,你們準備好與我戚金一起,去同金軍死戰了嗎?”
戚家軍聲如雷動,他們的戰鬥意志也感染到了陳策和童仲揆部。
“死戰,死戰,戚家軍死戰!”
對,死戰,戚家軍死戰,但有一名戚家軍,全體便是戚家軍。
對這一幕感到又好氣又好笑的陳策陳老將軍也小孩子一樣揮舞著老拳跟著一群小傢伙們叫嚷起來:“死戰,死戰!”
自嘲的是,他陳策一生英雄,最後一戰竟然好像是被人綁架著來的,連總兵的位置都被架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