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曉大師一陣噁心,吐了出來。就在此時,他突然悟出一條真理。
“心生則生種種法,心滅則與骷髏無異。”
源清素沒想到,原來這些人是來“上課”,他扭頭看向神林御子,神林御子依舊讓他等下去。
他轉頭看向四周,把地形記在心裡。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外無法,胡用別求。”
看來是到了具體修行方式了,出於對知識的渴望,源清素下意識收回心思,豎起耳朵聽起來。
“一心,即真如,不生不滅,永恆而不可破壞,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萬物,由它而生,隨它而滅。”
眼前這些人穿著滑雪服,說起經文來,卻一點也不出戲,反而有一種佛堂的氣氛。
從中午講到晚上,三人一直站在那兒,還好沒有下雪,要不然真的成雪人了。
源清素差不多搞懂了“唯識”。
用現代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我思故我在的唯心主義。
這些人不但認為神力是內心的力量,連妖獸也是人類幻想出來的自然現象。
至於修煉方法,用通俗的語言來形容,就是:
利用經文,將自己的心靈和世界結合在一起,用心靈操縱世界。
修行至高深境界,可以將世界的鑰匙握在手裡。
據說釋迦摩尼一生下來,就掌握著世界的秘鑰。
擁有夢幻般的心性,高視闊步、不畏懼困難、持之以恆的決心、以及命中註定的美貌,從肌肉的深處都折射出澄澈的光芒。
領頭的和尚教了一些怎麼用心靈增長力氣、治病療傷的法門,在源清素看來,這和咒法沒什麼區別,只是叫法不一樣。
到了晚飯時間,這些人邊吃東西,邊詢問白天課上的疑問。
“老師”也認真親切地回答每一位學生的問題,其樂融融得像是真來露營的學生。
源清素沒什麼問題,唯一的疑惑,就是他們為什麼要在這裡白站一整天。
他看向神林御子,神林御子依舊讓他繼續等。
姬宮十六夜軟綿綿的,好像隨時要睡著,把頭靠在神林御子的細肩上。
為了不弄出聲音,神林御子沒有推開她。
注意到這一幕,源清素後悔自己太好學,注意力全給了什麼“唯識”。
早點假裝困了,不也可以靠在神林小姐的肩上了?
不過,“唯識”是比不上他從神林御子身上學來的咒法,但要讓他放棄,又捨不得。
讓人難以抉擇。
那些人吃了晚飯,又聚在一起。
這次沒有開課,而是一個個準備說起什麼。
“三年前。”一個留著鬍渣的中年人第一個開口,“就在這裡,發生了一場雪崩。”
沉默一會兒,那人用平靜地語氣繼續說:
“那天,我和妻子、和女兒,一起來這裡度假。女兒很興奮,一直喊‘爸爸,爸爸,我們去滑雪吧。’,妻子埋怨這裡冷,但一和女兒在一起,又笑得跟小孩一樣。”
中年人像是沉浸在幸福的時光裡,臉上神情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