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孩子倒是在翰林院活得還不錯,在經歷過談御史事件後,已經很少有人故意為難海瀾。
皇帝一直關注著這個臣子,要是這位能有他孃親一半的厲害,也是很不錯。
但現在還看不出來。
這孩子倒是很勤勤懇懇的,也沒有特意挑事。
做事時還是不夠圓滑,這一點可以理解,因為他還年輕。
而他的母親在侯府裡蟄伏了好多年,才終於找到機會離開。
有人在逆境中一蹶不振,從此墮落下去。
也有人把磨礪自己的沙子,變成圓潤的珍珠。
而海氏就是把自己的苦難變成了一種磨礪,她一直沒有走偏。
這一點讓京城裡的人都是十分佩服的。
皇帝覺得,慧郡主之所以讓兩個孩子一起離開,就是讓兩個孩子獨立。
就如同是鷹媽媽即使再愛自己的孩子,讓它們獨自飛行。
到了京城後,他們也開始一點點進步。
就是有錯,還是母親做後臺。
進可攻,退可守。
當孃的這樣做,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靳侯爺這個蠢貨!簡直就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
看看靳家的孩子,最有出息的長子就沒有透過科考,和海瀾比差得太遠。
另外兩個孩子還小,不知道將來怎麼樣。
但可以確定是海家的孩子有望成為肱骨之臣。
這是不同母親造成的。
怪不得老人都說:娶妻不賢毀三代。
還真的是。
對於這一點,皇帝有些冤枉靳侯爺夫妻。
他們兩個人在私下見面這件事上。
是有些錯。
但其他的品行還不錯。
但擋不住大兒子的性子被薇娘帶歪,掰都掰不回來。
皇帝看完奏摺後,就同意餘穎的分配。
事實上慧縣主在皇帝心裡,是真的算是異類。
按說她作為有爵位的人,可以不繳納各種稅金。
但海家每一次都會繳納,從來就沒有過不繳納稅金的時候。
後來皇帝曾經問過海瀾為什麼?
海瀾說:“母親說作為朝廷的子民,繳納稅款理所當然。”
“縱然朝廷有恩賜,但有錢就還是要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