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有人認出了安笙的身份,卻仍舊有幾分迷惑。
雖說安笙是普雲大師的俗家弟子,但畢竟不是弘濟寺裡修行的僧人,寺裡做法會,她怎會在?
不僅在,而且看那樣子,分明是跟著普雲大師一起出來的。
這也就是說,安笙一直跟普雲大師在一起?
可普雲大師不是外出雲遊了麼?
難道早就回來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嗎?
下面不少人心裡猜測紛紛,但是卻並未說出來,許是對於普雲大師等高僧的敬重,又或者是因為在佛門清靜之地的忌諱,許多即便平日有些刻薄的人,到了這種地方,似乎也變得柔軟和善了起來。
沒有人亂說話,殿前只有很小的交談聲。
這麼多人等在這裡,還能保持這樣的安靜,實在不容易。
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
安笙心裡其實也不是她想象中的那樣平靜,對於佛祖,她心裡也是敬重的,雖達不到絕對的虔誠,但是,前世最艱難的時候,弘濟寺是唯一給予她光明溫暖的一個地方。
她短暫的雙十年華中,溫暖的記憶並不多,弘濟寺裡的那一晚,足以叫她刻骨銘心。
因而,她對於佛門,也有著絕對的敬重。
但她又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人活在世,總不能萬事都寄希望於神佛,佛家講求通達,讓人少欲少望,似乎這樣,就能達到超脫。
但這世上,能真正超脫的人,畢竟還是太少了。
安笙重回而來,初時支撐她的,唯有復仇一個念頭,這個念頭支撐著她獨自走過了那最艱難的三年時光,而今,她終於遇上了想要相偕著走完一生的人,她哪裡會不珍惜?
她或許不會說,但她心裡是明白的,為了陸錚,她願意犧牲,也願意放棄心裡的堅持,就如同陸錚對她一樣。
從前的安笙或許不明白這些事情的意義,但如今她明白了,便再也捨不得放開。
為了陸錚,她願意放下自己的堅持,為了他,哪怕與自己的為人背道而馳,卻也是值得的。
安笙手持著佛珠,跟在普雲大師身後,想清楚了這些事,心卻忽然平靜下來了。
這時候,有昨日同在城門口的人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只聽人群中傳來一聲驚呼,接著就道:“聽說昨日這位顧家二小姐,跟未婚夫護國公世子在城門口救了一個重病的孩子,方才寺裡的師傅說普雲大師要替一名生病的孩童做祈福法會,難道說,就是為了昨日那個孩子?”
這話一出,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原本安靜的人群,頓時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議論聲。
有人忙問那知情者,昨日是怎麼一回事。
那說話的是個商人,昨日是帶著商隊回京,也被堵在了城門口,所以,正好看見了陸錚和安笙救人的那一幕,這會兒見這麼多人殷切地看著他,似乎都在期待他給大家解惑,不由就有幾分得意,於是,就在大家的催促聲中,將昨日的事情,仔仔細細的全都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