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為從商的口才都不錯,這商人一番話說下來,竟然頗有幾分講說書人的架勢,將周圍的人說的都愣愣的,好像親眼見到了昨日那般危急的情況。
昨日危急嗎?
其實說來也是危急的餓,畢竟牽扯到一個孩子稚嫩的生命。
但是,商人的話總有幾分誇大,起碼若是安笙他們這些當事人來說,是不會用諸如猶如天神驟降這種誇張說法來形容陸錚的,也不會用在世菩薩,神醫聖手這種話來誇獎安笙。
但偏偏就是這樣有著十分濃重的誇大色彩的話,反而叫眾人聽得欲罷不能,身子有人還可惜,昨日自己不在城門口,沒能親眼瞧見陸錚是如何突然降臨對福哥兒一家伸出援手,安笙又是如何於危急之中冷靜救人的。
其實,安笙救人的情況,大部分人都是沒看到的,畢竟她們還在馬車裡,哪裡會叫所有人都看見。
但是,這個時候,看見或者沒看見似乎都沒那麼重要了,所有人聽了那商人的話,就都覺得,好像親眼見到了昨日之情形。
向佛之人,不管真心還是假意,起碼錶面上都會表現出一種和善寬仁的態度,及時行善,似乎是每一個向佛之人都覺得是自己應該做的。
而同時,他們也會對同樣積德行善的人報以好感,倍為推崇。
這大概是一種近乎推己及人的心裡,其實很多人都會有,每個人在判斷一件事或者一個人的好惡的時候,總是會不免帶上個人情感,會有偏向,這是人之常情。
安笙就是知道這一點,才會決定上弘濟寺,請求寺裡的高僧幫自己給福哥兒做一場祈福法會。
不過,沒想到會忽然碰上雲遊歸來的師傅。
安笙隱約間也忍不住想,是不是真的是福哥兒這孩子有這份機緣呢?
福哥兒到底是不是真有機緣,安笙並不知道,不過,這場法會雖不免帶著目的性,但卻也是真心為善的,否則的話,她縱有再多機謀,也斷不會用在佛門之中。
人群騷動了一會兒,弘濟寺的住持便站出來了。
住持一出來人群瞬時見就又安靜了下來,弘濟寺的住持雖說不如普雲大師名聲深廣,但也是受人敬重信賴的高僧,是以他一出來,說話的人便都聽了下來,認真而帶著幾分虔誠地看著他。
住持朝大家行了個佛禮,滿目慈悲地說明了這場法會的情況。
當住持說完之後,人群中又不免起了幾分波瀾。
因為,大家發現住持說的情況,跟他們猜測的幾乎差不離,這實在叫人忍不住興奮。
好像是知道了什麼內情一般,是一種壓抑不住的興奮。
但眾多高僧面前,大家總還是剋制的,只有幾個人小聲地跟相熟的人議論陸錚和安笙這對年輕的未婚夫妻。
說的更多的,卻還是陸錚。
大概是大家都沒響動,那位年少英名遠播的常勝將軍,原來心裡也有著如此柔軟的一面,好像一下子,這位傳說中的鐵血將軍,就在他們眼前鮮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