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蟻賊小說免費閱讀 >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32 庭辯

第七卷 補天手段略施展 32 庭辯 (第3/4頁)

推薦閱讀:

張士誠哈哈大笑,頗為自得地說道:“要論‘人和’二字,確實也不用你再多說。”他雖然要論軍強,或有不及朱元璋、陳友諒,但是如果要只來比較“仁義”美名的話,他卻是一直對此都極為自詡的。

方從哲分別從幾個方面,分析了東吳的長處。他雖然說是請為張士誠“分析東吳的優劣”,對東吳的劣處卻是隻字不肯提及,至此,做出總結,他說道:“是公據東吳,國富、雄軍、形勝,有天時,有人和。

“有了這些優勢,若再加上您的壯志,則何止稱越之霸?以我之見,恐怕連那不可言之事,也是全然可以相問!”何為“不可言”?無非問鼎天下。張士誠連連點頭,頗以為然,意猶未盡。他又故意追問方從哲:“以君以為,我東吳之成就,到底可為如何?能達到怎麼樣的程度呢?”

明擺著想聽方從哲再說好話。方從哲心領神會,侃侃答道:“若以我看來,韓非子的話雖然無禮,但是卻也有對的地方。若公果肯聽我言,以東吳之此數利,再‘行法術於內,而事智於外,則必然治強矣。’”這句話也是韓非子《五蠹》中的話。

張士誠屏息凝神,說道:“我知道‘行法術於內’的意思。但是,‘事智於外’,該如何行之?”

方從哲答道:“所謂‘事智於外’,牽涉國之稱霸。是軍國重言,不可輕入別耳。我聽說‘君不密,則失其國。’公若果欲想聞之,則請公先屏退左右,然後我可以與公從容言之。”

張士誠屏退群臣,只留下了韓謙、錢輔、潘元紹、李伯升等人,說道:“此數人皆吾心腹,不需退去。先生有何言語,但請直言吧。吾洗耳恭聽。”

韓謙、錢輔,是張士誠的謀主一流。潘元紹,是他的女婿,現管水軍。李伯升,則是他的結義兄弟之一。號稱其麾下第一驍將。留下的這幾個人,確實都是他的心腹親信之臣。

方從哲也知道,張士誠不可能會因為他的一句話,便將群臣盡數屏退。畢竟,兩方彼此分屬兩國。而且他的本意,也並不是真的就想張士誠把群臣悉數退去,他只是想把其臣下中忠誠蒙元的那些人趕走而已。留下的既然是張士誠心腹,意圖已然達到,不必再吞吞吐吐了。

他看了羅國器一眼,心想:“重頭戲來了。”

殿上安靜,門外細雨聲聲。方從哲提點精神,往前走上兩步,按住衣襟,劈頭第一句話就是說道:“我聽說過一句俗語:‘寧為雞口,不為牛後。’今以吳之強,與公之賢,乃欲諂媚蒙元,稱臣屬,何以異於牛後?

“又且,蒙元者,韃虜之屬也。自蒙元入中國,蹂躪百姓近有百年之久。上國衣冠,盡數淪陷。聖人典籍,不復再存。公以英明神武的天資,才為世出,崛起民間,如今既然佔有了膏腴強橫的吳地,卻為何不思為我漢兒出力,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竟願為戎狄之奴,甘做幫兇!致使祖宗蒙羞,聖賢為恥。我雖不才,卻也是竊為公羞之!

“公言有壯志,而公又甘為韃虜奴僕。此公自相矛盾處,我實在不解。公若果欲聞該如何‘事智於外’,我斗膽,先請公為我解此疑惑。”

“牛後”是什麼東西?不是牛尾巴,而是牛“出糞”的地方。這句話,罵人罵得很重了。也許如果換了別的君主,說不定當場就會發怒。要說這張士誠,為什麼人皆誇其“仁厚”,贊其“寬容”呢?確有過人之處。

他聞言之後,不僅沒有發怒,反而面有慚色,轉顧諸臣,說道:“吾並非不知蒙元實為韃虜,是我華夏的仇讎。奈何情勢,不得不稍委曲求全。”

西邊有朱元璋的咄咄逼人,北邊又接壤安豐朝廷,距離察罕的勢力範圍也不遠,南邊的方國珍也早已經便投降了蒙元,廣東的陳友定更對蒙元是忠心耿耿。張士誠若不降,則難免要淪為四面受敵的困境。所以,迫於情勢,眼下來說,不得不暫時投降,以此來“委曲求全”。儲存國家。

方從哲豈會不知此理?他是明知故問。因為不把這層關係挑透,他接下去的言辭便沒辦法講。

他聞言點頭,做出來一副瞭然的表情,說道:“如此,則公的苦心,我知道了!您這是在‘以迂求直’。正如《易經》上說:‘尺蠖之屈,求其信也,龍蛇之得以存身也。’”“信”,即“伸”。暗以“龍蛇”比喻張士誠,不動聲色地又給他拍了一個馬屁。誇獎他能屈能伸,可稱為大丈夫。

張士誠好文不假,沒讀過《易經》。詢問過了這句話的意思,他大點其頭,說道:“正是,正是!吾的心意正是在此!”

“那麼,我就請為公講一講‘事智於外’是什麼意思了。所謂‘事智於外’,意思就是說該怎麼與諸侯交接。該怎麼以本國的實力,而與天下的諸侯或者交好、或者敵對。我聽說,‘結遠援以守其國家。’我也又有聽說,‘內不量力,外恃諸侯者,則國削之患也。’

“什麼是‘結遠援’?遠交近攻。什麼又是‘國削之患’?單純地自恃有強援的幫助,而看不清楚真正的大勢所趨,這就是不自量力,必有‘國削之患’。方今天下,君臣土崩,上下瓦解。元失其鹿,群雄共逐之。

“假設以南北而論。江南的群雄,不外乎公、朱元璋與陳友諒三人。北地的群雄,也不外乎燕王、察罕、孛羅此三人。餘者不說,又只說公、燕王與察罕。察罕之境,臨海東而接東吳,勢如巨虎,虎視兩端。昨天,我請您想一想,誰是今日之曹操?察罕,就是今天的曹操!

“以察罕之強,坐擁關內之地,半天下,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粟積如山,車馬萬乘。以至虎賁之士,跿跔科頭,貫頤奮戟者,不可勝數!較之昔日的曹操,猶自更勝三分。非只為我漢人之仇讎,亦誠為公與燕王之強敵。試請問公,對此,您平時就沒有過憂慮麼?”

張士誠困守東吳,有一個遠憂,也有一個近慮。他的近慮,便是朱元璋。肘腋之大患。他的遠憂,他所以不得不降元的原因,卻也正是察罕。察罕佔據了河南,隨時可以南下。如果他南下,危害更勝朱元璋十倍。

他默然片刻,說道:“吾當然為此憂慮。奈何敵強!先生有何言以教我?”

“我聽說,最上策的不是在本國內打仗,而是驅狼吞虎,滅敵在境外。那麼,又該如何驅狼吞虎,滅敵在境外呢?我又請試問公,以為我海東如何?”

張士誠實事求是地說:“海東軍卒,稱雄東北。益都一戰,足可與察罕相抗。”

方從哲慷慨激昂,猛地擊打雙掌,說道:“然也!秦卒雖強,被甲冑以會戰。我海東雖窮,戰士們卻不穿鎧甲、赤裸上身就敢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若以我海東之卒與秦卒相比,便好似拿孟賁之與怯夫相較!

“適才入殿的時候,我這位同伴,時三千的勇武,您是看在眼中了。在我海東,像他這樣的人,車載斗量!放目軍中,比比皆是。是以,我海東雖窮,有這樣的強軍,面對雖盛之察罕,我們卻也絲毫不會畏懼。

“‘如何驅狼吞虎,滅敵在境外?’若以察罕為虎,則我海東,即為狼也。公若欲滅強敵在境外,非用我海東不可!”

韓謙陪坐一側,聽了多時,此時不以為然地插口說道:“你這話道理是不錯。但是,你說來繞去,還是想求俺們借糧與海東。如你所言,海東計程車卒如此善戰,俺們又借了糧食給你們,縱然你們最終可以戰勝察罕,難道俺們東吳不是養虎為患了麼?”

最新小說: 緣之空的美好物語 柯南之錯誤世界 異鄉者聯盟 重生黑暗破壞神 醉恐怖 紫川之仁主 那部手機會造鬼 桐子的刀劍真的很魔法 滿朝奸臣,朕從暴君殺成千古一帝! 網遊之料理傳奇 一切從火影開始 網遊之死靈王者 盜墓探險記 解剖室的咀嚼聲 網遊之以劍為生 複製忍者卡卡西 球王大帝 帶著遊戲穿越修真 無盡長夜 救命!她被哨兵們瘋狂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