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張德權看到了一本關於講解企業競爭優勢的書。他本來是不想看的,可是書的書名,太有誘惑力,所以他還是沒有忍住,最後還是不擇手段地下手了。
正在糾結,不知道看什麼書的張德權,索性就把這本書拿下來,看了看。說好的,只是隨便看看的。沒想到拿上手後,就再也沒有放下來。
因為這本書中的一句話,吸引了他:“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企業的競爭優勢,就是知道的人越少,你就越有優勢。反之,知道或懂行的人越多,其中的競爭也會越激烈,最後能撈到的油水,自然也會很少。
這個知道,通常是指你的競爭對手,他們是否看得懂?他們是否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其中這個“知道”程度,也是你的競爭對手,是否能夠快速模仿你的關鍵。
在現實中,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或人,他們都是這樣的:他們的天才行為,或行事風格,常人都是無法理解的。正是因為無法理解,所以大家都不搭理他們。
之後的局面,就變成了這些人,不聲不響地悶聲發大財。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對於超出常人認知的世界,都是妖魔鬼怪;對於不按常理行事的人,都會被世人認為是瘋子,當然他們也是有病的人。當一個天才的行為,常人無法用普通人的常識,加以解釋的時候,總是會把天才的行為,跟精神病人,跟妖魔鬼怪聯絡在一起。
不管是什麼行業和領域,只要做到同行都搞不懂的程度,甚至認為某些人是傻瓜或瘋子的時候,那麼有可能就是別人建立競爭優勢的開始,悶聲發大財的徵兆。因為他們做的事,他們的同行根本就看不懂,所以競爭對手壓根就不會來模仿,即使模仿也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其實,企業的競爭優勢,也就是企業的護城河,就是來源於競爭對手的搞不懂!對於投資做得好的人也一樣,很多常人看不透的問題,他們看透了。大多數人都覺得不是機會的機會,他們卻把握住了,這就是投資眼光。
………
通常情況下,人們為了防止別人來模仿自己的勞動成果,當事人往往會對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或是關鍵性資訊,做到儘量的閉口不談。
甚至更有甚者,會在關鍵性問題,或是關鍵性資訊方面,做出很多的假象,從而形成一種障眼法。以此把那些想剽竊商業機密、懶惰的模仿者,引入一條無窮無盡的歧途。讓這些模仿者,永遠都無法步入正道。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的人,無法修成正果,容易誤入歧途的原因。
這就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這就像現在的很多商家一樣,總是會把商品或服務的優點,進行不斷地焦聚,進行無限地放大。最好能夠大到,在消費者的眼裡,甚至是消費者的三觀世界裡,只有他們的商品或服務,所具有的優點,是最好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同時,能夠把消費者,帶到這種境界的商家,他們多數已經是市場的主宰了。簡單地說,就是廠商眼裡好,就是消費者心中的好。
然而,這些商家手裡的商品或服務,背後所帶有的缺陷,或是風險,卻從來都不會有人提起,更不會有人注意到。
當某一天,稍不留神,這些缺陷或風險,被曝光了。社會大眾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一直被玩弄著。
自己被賣了,還樂呵呵地幫別人數錢!
其實,這就是語言的藝術。
當然,這也是商家營銷學的精髓!
當想到這裡,看著面前眾多的書籍,張德權的內心,不由地毛骨悚然。
如果按照“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來說的話,那他面前的很多書,都會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特別是一些教人怎麼發財致富的書,既然作者所說的觀點,那麼有商業價值。寫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不去運用他的這些觀點,透過這些有價值的商業點子,自己去創業投資,然後發財致富呢?
為什麼非要來寫書,賺那一點稿費呢?
通常,對於專業人士來說,當今市面上的很多專業書籍,它們最多隻能算是入門級別的,很多書甚至連專業性都算不上,更別提什麼商業價值了。
此刻,張德權覺得,他要做好股票投資,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更致命的問題是,很多的東西,他根本都不知道,從何處得到其精髓。這些精髓,都是需要時間去感悟的,是急不來的,更不會有任何的捷徑。
突然,曾經對這些書籍,充滿無限想象的張德權,後背不由地冒了一身冷汗,過去的自己,覺悟也太差了吧。
看來真的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呀!在這一刻,以往在他心中,無比有價值的書籍,也跌價了不少。
看來這些入門級的書,適當看看也就行了,因為這些所謂的專業書籍,也只是抄抄國外的名著,作者本身是沒有多少社會實踐的。
都是一些工作不如意,想賺點稿費,養家餬口的。如果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思想觀念,真的有用的話,他們也就不用寫書了。
比如,很牛掰的巴菲特,他就從來沒有自己寫過一本書。反而都是別人,在寫他。
那為什麼還要看這些書呢?關鍵是從這些書中,尋找思考的思路,或是作為一種參考,從而做到大浪淘沙、綜合大成。
但是,絕不能把這些所謂的作者,奉為上帝,認為這些寫書的人,一定就是這個行業的資深專家。特別是泛及到一些需要長期投入,才會有研究成果的行業。
張德權想了想,他接下來,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如何在現實中,學習和總結?而不是一味地紙上談兵。
問題是,接下來該怎麼做?他還沒有好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