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肖鋒是怎麼也想不到,這幫傢伙居然這麼狡猾。
但是人家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他自然是沒話說。
畢竟到國外去做生意嘛,消耗的能源是國外的,消耗的環境也是國外的。
那他就管不著了!
不過這些企業不管怎麼操作,中間肯定是離不開他們的技術支援的。
就比如那套廢舊電池的健康檢測,以及放電技術,這就是他們獨家的。
另外在生產過程中,會使用一些化學溶劑,催化劑,和電解液之類的消耗品。
這也只能是他們獨家提供的,別家根本就生產不出來。
所以雖然是賣了生產線,可實際的核心技術,他們還是牢牢的掌握在手心裡的。
而隨著這一批生產線的出現,並且銷售了出去。
社會上,那些天天鼓吹氫能源的公知大V們終於是閉嘴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上就有了一種陰陽怪氣的聲音。
這幫傢伙突然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然後到處說。
哎呀,鋰電池其實並不是未來的終極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其實真正的清潔能源就是氫,真正的終極清潔能源總結方案是氫。
然後就又開始鼓吹起國外的氫技術多厲害,尤其是鼓吹日本和德國的氫提煉,以及加氫汽車的技術。
這些人,彷彿就見不得咱們的一點好。
好像咱們突然在電動車領域表現出來的技術領先,讓他們感覺非常的不適應,甚至感覺到刺痛。
好像就非得找一個國外的產業專案,拉出來把咱們的技術壓下去了他們才開心。
可實際上呢?
誰不知道氫能源是終極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可現在你讓全世界大量使用氫能源,根本就不現實。
首先製備氫,就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這樣得出的交換比,並不划算。
也就是說你製取出來的氫,和你使用液氫作為燃料,做出來的功差距不大。
雖然最近幾年提煉氫的技術越來越高,制氫成本是越來越低。
可卻依舊沒有能夠做大大規模普及的地步。
其次就是氫氣的運輸和儲藏都是大問題。
因為氫氣本身就非常輕,如果你是以氣體方式運輸。
那麼運輸幾百克的氫,你可能就需要一個大號的油罐車來運輸。
因為要仿製這個過程中他逃逸,這樣的運輸成本就極高。
如果是運輸液態氫,那麼對罐車的罐體要求就極高,而且在運輸過程中可不能出現一點錯誤。
因為氫氣非常危險,閃爆的範圍非常寬泛。
這玩意的閃爆範圍實在470之間,是最危險的爆炸物之一。
也就是說在單位體積內,這玩意的含量在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七十之間,都可能隨時隨地會發生閃爆。
而且氫氣的爆炸威力,那可是相當驚人的。
這樣說的話,你誰還敢用氫氣?
如果在運輸過程中發生那麼一點意外,導致洩露,如果實在一個空曠的空間還好說。
可如果實在一個密閉空間,那就倒了黴了。
而且如果一輛使用氫氣的汽車,如果實在地下車庫發生碰撞,導致氫氣洩露,然後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