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一臺動輒價格都是上億的,而且還是以美元為單位的。
也就是說隨便一臺,價格那都在十億軟妹幣左右。
很多人一聽可能就會說了,你這不扯犢子呢嗎?
一臺工業母機的價格,都快比得上一臺光刻機了。
確實,星火科技出品的這種柔性加工機床價格確實很昂貴。
但他貴是有貴的道理的,因為有了它,你就有了無數其他的機床…
因為有了這種機床,你的企業,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定製生產出無數自己需要的特種機床。
就比如星火科技推出的第一代柔性加工機床,只有五臺,被軍方的兩家航空企業給訂走了四臺,另外一臺被海軍給拿走了。
而這種機床的出現,就大大解決了我軍的戰鬥機生產速率問題。
以前咱們的J20是早就已經出來了,而且也驗證了多年,基本各種理念都已經很成熟了。
可生產速度卻一直上不來,年產就二十架左右…
這已經是最快速度了,所以儘管誕生多年,但卻一直沒能大量裝備。
在反觀鷹醬那邊的F35帶帶拉拉的生產,一年都能輕鬆搞個幾百臺出來。
這還是有限供給盟友的情況下,如果和他們自己有需求。
人家自己做過預測,年產八百沒啥問題,如果在努努力,估計產能在翻一翻也不是不可能。
這樣一比,差距就出來了。
原因是傻?
簡單啊,就是機床數量比不過人家,生產效率不行。
你比如人家老美生產F35,每生產一臺,用到的林林總總的機床,都要上百臺。
比如西班牙姆託雷斯的機床,專門用來生產複合材料製造的機身。
這要用到自動鋪絲機,鋪帶機,這玩意姆託雷斯產的就是最高階。
然後德國格林的機床用來生產渦輪燃燒室,做渦軸人家用的是自己的格里森機床。
可能很多人沒聽過這個名字,但在業界,格里森確實齒輪領域的領導者,更有甚者還被稱為曲面加工機床之王……
哪怕是沒啥技術含量的起落架,人家用的都是日本三菱重工的機床。
沒錯,很多秋田們跪舔仰望的三菱機床,居然支配給美帝的F35用來加工起落架之類沒啥技術含量的活。
正因如此,人家才口出狂言,只要有需要,人家兩天就能造出一架F35…
而以前,這樣的速度咱們是望塵莫及的。
但隨著星火科技造出了柔細加工機床的工業母機,咱們終於是有了以點帶面的突破。
因為這一層窗戶紙捅破了,那接下來就簡單了。
比如軍方的航空製造企業,購買了他們的工業母機之後。
就用著幾臺機床,解決了咱們以前一直不太行的自動鋪絲機的難題。
因為現代戰鬥機,都大量使用碳纖維,和各種複合材料來製造機身。
而這些機身,就都離不開這種自動鋪絲機,和鋪帶機。
以前咱們的噴嘴,和拉絲都不太行,而有了工業母機,咱們就能製造出適用的零部件。
這生產效率一下就上來了。
還有就是航空發動機這一塊,以前是用光洋的機床來生產。
但光洋生產的都是五軸數控機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