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阿根廷實驗了休克療法那位教授,最後居然特孃的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你說這可笑不可笑?
把一個國家經濟給搞崩潰了,最後居然還獲得了經濟學大獎……
這尼瑪……
而在亞洲,也同樣有個這樣的例子,那就是六七十年代,曾經是亞洲最發達經濟體的菲律賓。
至於這個國家的淪落,就和當年的巴西還有阿根廷是一個路數。
而二戰之後,真正從發展中國家奮起直追,最後成為發達國家的其實全球數下來也就一個半。
其中半個是日本。
因為其實早在二戰之前,日本也算是列強了,並且在那之前,他們已經完成了思想上的改造。
至於那個真正跨越了中等國家陷阱,真正從第三世界國家,躍遷成為發達國家的,那就是大家都看不起的南朝國了。
像什麼新加坡這種,仰仗地理優勢的小國,其實沒什麼可比性。
而南朝國就具備了典型的後進國家的熱點了。
其實說幾句那啥們看了可能會憤怒的話,如果咱們客觀看待人家的漢江奇蹟。
你會發現,人家崛起的經過,其實一點都不比咱們的差。
甚至要說二戰結束之後,那個國家其實比咱們底子還差的多。
他們在戰後用三十年間,完成了最初級的積累。
然後從八零年代開始展開了真正的技術攻關,開始啃硬骨頭。
結果人家堅持不懈的啃了四十年。
最後啃出了三桑,LG,現代起亞,大宇,浦項制鐵,斗山,等等這些知名企業。
一個只有五千萬人的小國,可他們擁有的國際知名企業,卻比我們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還多。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你這不扯淡嘛,咱們世界五百強裡的企業,可比他們多多了。
論數量,卻是沒錯,可論質量呢?
咱們能進五百強的企業,其實都應該是五百大的企業,並不能真正算強。
大家可以看看我們的五百強企業都是什麼企業?
XX銀行,XX保險,XX石油,XX地產,XX電信……
而像人家三桑電子,LG化學,現代起亞汽車,大宇造船,斗山機床,海力士電子等等。
每一家都是科技導向型企業……
而我們這邊呢,出了H公司,名廚集團,第九實驗室,星火科技之外。
其他還有幾家?
所以質量上,我們就差遠了。
因為人家那些國際知名企業,是真的可以幫他們源源不斷從世界各地賺錢的。
而我們呢?
我們那些大企業,大多數都是隻能在國內,靠著我們國內的市場規模賺錢的。
一旦走出去,就是競爭乏力……
而這也是人家花了四十年時間啃硬骨頭,打了無數硬仗,惡仗,最後才創下的企業。
你就說三桑當年的崛起,那和日本的東芝,松下,那個不是幹過硬仗?
賠了多少年,最後人家硬頂著壓力,逆風翻了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