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講武堂外。
此地乃是大明邊關衛所將士提拔上學之處,為了防止文武分科太厲害,大明常常將科舉中舉的進士分配到講武堂擔任理論講官,教授如算術,地理,還有諸兵書。
此時的大明官員,因受前元蒙古人風氣,對於文人掌武,或對武人弄文,還沒那麼歧視。
畢竟,元順帝時的丞相脫脫,就是能文能武,不僅臂力過人,而且還主持編撰了宋遼金三國史書,堪稱是文物雙全的奇才。
甚至元順帝自己,也是這般。
許多文進士,對於自己能被選中,前來講武堂講兵書,深覺榮耀。
出將入相,誰人不想學謝安風流。
如今的魏國公徐達,更是大明宰相一般的楷模,能文能武,深深鼓舞著年輕一代計程車子們。
一個面板黝黑,身材黑瘦計程車子,正在講武堂外面的衚衕,與新來講學計程車子吃烙餅,此地周圍寺廟眾多,有寺廟的糧鋪,寺廟便派很多佃戶在周圍做買賣,賣布帛,賣炊餅,油旋兒,就著苤藍絲兒吃,別有一番滋味。
此士子,正是當初在重慶府,勸誡當時還是指揮使的大明舳艫侯朱壽定心等待的忠縣士子蹇瑢。
朱壽在洪武二十一年,果真被登基之後的太子朱標,封為舳艫侯
而蹇瑢自己,在洪武十八年成都府中舉子,隨後中進士,如今在北京講武堂擔任教授,教諸武舉人地理學問與算術學問。
他一邊吃著烙餅,一邊與身邊新來的教授,吉水進士解縉聊天。
“大坤兄,我聽說,太子殿下要在北京建文淵閣,自講武堂與太學選取優秀進士舉人進入擔任機要秘書,此次,你我都有希望啊。”
蹇瑢說道。
而在去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才中進士的解縉,乃是自南卷高中的,他還曾是鄉試第一名,故而被分派到北京講武堂擔任教授之後,深受眾人尊敬。
無他,學問深。
到了如今,大明分四卷,北卷,南卷,西卷,中卷取士,已有五年,開科兩次了。
大明的舉子們,無論是文武舉,都有一個自己的鄙視鏈。
文舉,最尊崇南卷。
因為南卷,不僅出題刁鑽難度高,而且參考人數多,錄取率極低。
武舉,自然尊崇北卷。
北人天生骨架大,如山東齊魯武舉子,陝甘等地武舉子,自幼騎馬,弓馬嫻熟,在這些地方考武舉,想進入講武堂,那非得是百人千人裡拔尖的才行。
蹇瑢自己是考的大明中卷,也就是成都卷中的舉子,他深知南卷有多難,故而雖然自己中舉早,卻也並未輕視解縉,而是對他多有照撫。
解縉身材修長,兩縷短鬚,他面色端正,眼眸精亮,正慢條斯理地持著烙餅,北京講武堂管飯,但伙食就有些難吃,讓南人很不習慣,大部分時候配菜只有蘿蔔鹹菜,偶爾有些專供一線部隊的鵝仔菜,也就是生菜,那都是阿彌陀佛。
沒辦法,北京氣候因素,冬日裡,所有的綠菜和乾菜葉子,都緊著邊關衛所。
講武堂的舉子,好歹能吃飽。
不少北京的老百姓,還吃不飽,冬日裡餓死的大有人在。
解縉聞言,對蹇瑢說道:“不知也,不過,我觀最近講武堂武舉子動向,我大明應該要對遼東,漠南動武了。”
太上皇派遣大元世祖皇帝忽必烈太子真金的老師金忠出馬,前去漠南,為太子朱雄英之弟,蒙王朱允炆求婚。
為了表示朱允炆的身份尊崇,朱標和朱元璋,親自給朱允炆選了一個封號。
“蒙王”。
意思便是,蒙古諸部的王。
若是北元的天元皇帝同意,朱允炆將會入贅漠南,在漠南就藩,日後大明與北元,同為華夏,不設衛所,不行軍事,蒙古王公貴族,通華夏習俗,愛慕中華者,悉數封賞。
北元諸王公貴族,田地宅邸,全都由國家返還,給予優厚待遇,每個月,還從大明皇家銀行中給予俸養。
若是不會做生意,可以將自己的草場,買賣,全都委託給大明皇家銀行的掌櫃代理,每年按期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