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
此地距離西安已經不遠,因為這裡當年是前元的王公貴族養馬地,導致對老百姓的壓迫很深。
可笑的是,此地許多蒙古王公貴族的養馬奴,也是蒙古人,大元帝國治下的蒙古普通百姓,並沒有和前世那個時空大清的八旗子弟一樣享受太多帝國特權福利,大部分福利被王公貴族和色目人,番僧喇嘛佔據。
於是,元末時,漢化的蒙古大地主階級李思齊,王保保等人,麾下有很多蒙古舊部百姓都投降了明軍。
關西七衛,大部分也是蒙古後裔,三萬餘戶,打起蒙古來比漢人還狠。
此地元末屢遭災禍,農民起義不斷,潼關被打的殘破不堪,到如今潼關還沒修好。
許多征夫在潼關上,冒著酷熱擔土挑石修建著關隘,鄉吏們則是以鞭子抽打,督促。
朱雄英靠著朱標,望著這一幕無限感慨。
“爹,元朝的讀書人張養浩那首山坡羊潼關懷古,您聽過嘛?”
朱標騎著馬,朱雄英在他身邊,此刻聞言,朱標點了點頭。
“可正應了此情此景?”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漢唐之時,這潼關內是何等雄壯富庶?”
朱雄英也道:“是啊。”
“無論興亡,苦的都是老百姓,咱大明要想長治久安,任重而道遠。”
他瞥了一眼朱標。
咳嗽一聲,朱雄英小心翼翼問道:“咳咳,那個,爹,關於皇爺爺發信來,說考慮以將您的陵墓修建在北平一代為由,從天下遷徙十萬富戶填北平這事兒,您怎麼看?”
朱標臉上似笑非笑,掃了掃朱雄英。
“你這小子,開始從你爹嘴裡套話了。”
年少爭纏頭,大明現如今,還沒有那麼多豪強呢,不過,北平的南人的確太少了些,不安全……”
如今的北平地區,幾十萬戶裡,南人只有少數,很不利於帝國統治,如果從南方移民過來,讓南人在此定居,的確可以鞏固南北方聯絡。
“稍後,等獵鷹回來,我就修書一封給你皇爺爺。”
朱標道。
說著看了看天空。
這段時間,大明對於通訊的需求量增長了許多倍。
伴隨著商業的發展,自然是通訊的井噴,為了滿足信鷹的數量,朱元璋專門命令隴右遼東等地,素有馴養鷹隼習俗的漢人多訓獵鷹,用以通訊。
朱標等人一路走,也是在一路考察和實驗,大明的驛站通訊業務,有效通訊時長以及反應時間。
現在,他們和南京一次通話,鷹信只需要兩天多一點。
百公里耗油,不過十隻兔子。
朱標拉著馬兒的韁繩,道:“北平自然是要好生經營的,不過得先解決財政賦稅大權,否則北平無糧無錢,若是有其他皇子,趁你皇爺爺死後被南方的勳貴們擁立起來,你爹我豈不是在北平成了孤家寡人……按照你爹我的設想,這大明皇家銀行,最好是交給內侍宦官來掌,然後金庫總行立在北京,每年的財政賦稅收入,全都收歸大明皇家銀行,再調撥各地”
“如此一來,有了錢和兵馬在手,天子坐鎮北平才安全。”